最近在做网站的后台运营工具设计,涉及到好几种不同的运营工具,优惠券啦,套餐价啦,包邮啦……具体功能不一样,但是形式相近。
在我的理解里,后台设计会有很多功能复用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实用,能实现需要的功能,不出bug即可。
断断续续摸索了一些日子,参考各路大牛们的经验分享,以及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终于摸索出了一份具有我自己特色的产品文档(PRD)。(说起来有点“具有XX特色的XXXX”的意思哈哈~)
因为在创业公司的缘故,我们的产品开发追求开发短平快。这些产品文档平均每份花费时间在2个工作日左右,视涵盖内容和设计形式而变化。
另外,因为整个运营工具开发周期较长,所以需要保证技术实际制作时,能看懂写的是什么。文档得足够明确,清晰。最起码得保证开发的哥们儿来问你某个细节的设置取舍时,不会自己也一头雾水。
废话不多说了,这里是我最终提交的交付物:
1. Tower在线文档(方便查找,即时更新);
2. 功能点的Excel(细化说明,方便后续核查);
在产品文档完成时,我会把Tower上的内容和功能点的Excel打印出来,叫上相关人员到会议室进行评审。
评审结束后,把优化点更新到这两份文件上,并同步信息给他们。
(值得说明的是,苏杰老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还有来自呆湾的XX大大的PRD规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过鉴于现在实际和开发对接的情况,最后选用了现在简单一些的交付形式。我想PRD最大的目的是协助团队成员,统一对产品的认知,确保开发出来的是PM想要的东西)。
说完交付物,再回到开头。
产品文档是怎么从一个模糊不清的想法,到可供阅读追溯的文档呢?
摸索的这段日子里,我的体会就是:
先把所有的想法和思路记下来,再不断围绕产品对自己提问,然后把得到的内容进行整理,最终交付成规范的文档。
①从想法到涂鸦:
把脑袋里的想法,口头的语言,统统先记下来。不仅要记下来,而且得思考,思考使用过程中,就是不断地问自己,这个产品我将会怎么用,它在前端展现给用户是什么样子,后端需要配合哪些内容或数据?
②梳理想法:
把问题从脑袋里,抓到纸笔上,随时想到,随时整理进某个收集系统里(这里我用的是滴答清单)。
再借由印象笔记,将收集到的信息细分成一个个功能点,慢慢细化勾勒出脑海里产品的样子。
③画原型:
产品的功能描述大致成型后,回到纸和笔,将功能点一个个画到纸上,做成后台模块的样子。
纸笔的好处就在于,随意涂抹,没有太多压力。
最终输出的内容,则是将纸面原型用Axure等原型工具整理成规范的样子。
④整理功能点Excel:
等到原型稿出来之后,再根据原型稿,将之前零散的功能点,整理进功能点Excel里。
换种具体的说法就是:
1.收集产品思路,整理至草稿;
2.在滴答清单上收集产品思路,并将文档拆解成区块任务;
3.在印象笔记里汇总功能点,并调整顺序与优先级;
4.无配图——在草稿上画原型;
4.配合番茄土豆,分解并消灭任务;
5.转移到Axure操作,完成原型图的优化;
6.核对原型图,整理功能点至Excel;
7.在Tower上新建文档,含产品开发目的及简要功能说明;
——题外话的分割线——
值得说明的是:
1.在理功能点的过程中,我会讲想到的点分解成一个个Todo,完成一个就打勾,十分有成就感。而且对于任务整体也有量化的理解。
2.另外,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会将拆分几个小区块的设计任务,利用番茄时钟,逐步完成。
——求拍砖的分割线——
上面的②梳理想法这一块,我自己在做的时候,其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总感觉自己不断询问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不够体系化,可能会导致一些遗漏。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好的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互相交流会成长的快一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