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乖”其实不是件好事,这是家长教育失败的表现

邻居家的男孩,今年5岁了,却异常的懂事乖巧,不会哭闹着要玩具,也不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每天把衣服抹成脏抹布回家,惹得大家一阵羡慕,纷纷夸赞“这孩子真乖!”。

也成了其他人教育自家孩子时口中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太乖的孩子真的好吗?

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表明,成年时碌碌无为的人,或为生计而发愁,或频繁更换工作,他们童年时在性格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过于乖巧。

科学家表示,一个人小时候越乖巧就越难改掉这个性格。孩子“太乖”其实不是件好事,这是家长教育失败的表现。

孩子在小时候过于乖巧,长大后会很痛苦,因为孩子从小就按照父母的意愿成长,长大了之后还要接受父母为自己安排的道路。

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自己的想法无法被别人知道,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等到孩子成年了之后,虽然年龄已经满18周岁,但是内心却像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孩子太乖会有哪些影响呢?

缺乏探索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之源。每个婴儿都表现得想对所有事物一探究竟。

但当孩子探索外界的热情一再被养育者打断,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乖”,逐渐失去对外界的好奇。

丧失好奇心,最终会让孩子丧失热情,做什么事都缺乏动力。

没有人生目标

孩子过于乖巧,和父母失败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父母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所以就会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让孩子乖乖地按照预设的轨道前行。

这种孩子特别依赖父母,独立性很差,等到成年之后,孩子不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只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并且随波逐流。

缺少自信

孩子的自信是在不断探索世界中建立起来的,成功的挑战那些你看起来"危险"的事,在不断尝试中解决孩子眼中的"难题",这些顽皮的熊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太乖的孩子却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做""那个很危险"令行禁止的事情太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敢尝试,自信心就越来越弱。

缺少独立自主能力

乖宝宝也许学习很出色长大后依然循规蹈矩过着普通的生活,但能成就大事业的却都是小时候一些不乖的小孩?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郑渊洁曾经说,我从来不要求我的孩子听话,把孩子往听话里培养,不是培养奴才吗?

每个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良好的情绪,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都希望孩子能是非分明,而不是随波逐流。

家长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乖小孩,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积极的、能拥抱幸福的孩子。所以不要让听话毁了孩子的未来。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晋状学堂。

晋状学堂与您一起,携手共创孩子的未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