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学派》副刊 学术散文
哲学家论
杨英锐
最近,这学问做的天昏地暗,兴奋与困扰交织,写作与研读互搏。身心俱疲之下,昨天套种了几段关于哲学家的文字,记录如下。(注:以下所述,都是对别人观点的回应以及对流行说法的评论,有感而发。为了对别人对自己的脑力劳动分别尊重,自己说的公开;别人说的,不提。)
这种论争提示我们: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良定义的概念,具有极强的误导性。是时候使科学哲学重新以更本质的方式抽象出新的概念了,而不是继续追随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语言及其概念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其元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人工智能”元理论目前是一片惨白,而且是惨不忍睹。这就是我辈的机遇与担当。那些所谓的教父教母,用北京老话儿说,就叫做“装孙子”。现在的科学哲学,全世界都算上,是科学史上最没出息的时期。庸论遍野,语汇沦落,灵魂缺失,学而不学。
目前的各种人工智能流派,方向当然是对的,构想也很好,进展也不错。问题是,AI领域的人可否不要每隔三天就來个“新时代”,五天就闹一次“大革命”,半个月“改变”一回人类命运,一个月“进化”出一个新文明。这种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AI-语言文化怎么感觉那么熟悉又那么不适呢。
犀利!敢问:今天的哲学家还有本事把这些问题概念化并模型化吗?当今科学哲学的退守与溃败,是AI神教横行的因果。当今的哲学已经退化到中世纪的地步,神采不再,担当不复。这些,都是柏拉图惹的祸,真应了神学第一,哲学第二的人性天然,一语成谶。
西方大学的哲学教育,虽然已经衰落的不成样子,毕竟还残存一点以“哲学家”为中心为目标为己任的死灰星火。中国大学的哲学系,如果继续这么分“专业”的教育下去,最后连复燃的希望的都没了。全世界的哲学系,应该只有一个专业,那就是“哲学家”专业。非如此,就没有哲学。
哲学家,要有哲学的风骨,哲学的胆气,哲学的文采,哲学的训练,哲学的底线,哲学的深邃,哲学的志趣,哲学的洞察,哲学的特征,哲学的理念,哲学的本事,哲学的经典,哲学的现代,哲学的清修,哲学的烟火,哲学的想象,哲学的概念,哲学的抽象,哲学的表达,哲学的出世,哲学的入世,哲学的逻辑,哲学的模型,哲学的不媚,哲学的不染,哲学的骄傲,哲学的自信,哲学的近忧,哲学的远虑,哲学的冷峻,哲学的温柔,哲学的爱慕,哲学的嫉妒,等等。
对研究生和教授而言,更要讲究:哲学的思辩,哲学的批判,哲学的严谨,哲学的语言,哲学的诗意,哲学的文章,哲学的讲授,哲学的浪漫,哲学的体系,哲学的问询,哲学的承诺,哲学的路径,哲学的认知,哲学的认识,哲学的观察,哲学的实验,哲学的仰望,哲学的比肩,哲学的辛苦,哲学的心血,哲学的浸入,哲学的体验,哲学的锐利,哲学的畏惧,哲学的情怀,哲学的实意,哲学的关注,哲学的发微,哲学的修辞,哲学的处理,哲学的精神,哲学的独立,哲学的情商,哲学的心智,哲学的技巧,哲学的技术,哲学的进退,哲学的知趣,哲学的不涉,哲学的沉默,哲学的选择,哲学的弃舍,哲学的脸面,哲学的俸禄,等。
后记。学术散文,我攒了不少了,也有出版社有意发行。您说,哪天要是穷困潦倒了,卖文为生,凭这能兑出些许银两吗。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