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此作为一个“云”记录的地方。有时手机存储,或电脑都不在身边,用这个工具写完,随时还可以查看,分享,其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有人说创业其实很难,首先我们要从源头分析“为何难”
一、从结构来说:
(一)企业经营结构:任何一个经营性动作都包含“产品、营销、运营(内部、外部)”三大板块。而其中,列举运营拆分,有可分为“内部+外部”,内部也可细分根据行业属性的不同,有些运营如互联网,运营就会与产品、营销相关。在此,我们列举传统非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属性来看。
运营内部:人力资源 财务 法务
人力又可分为六大模块:招聘、培训、薪酬、绩效 福利 关系(后三样在早期创始人部分,基本不太需要,因为核心合伙人还是比较ok)的。但哪怕合伙人,其实也涉及前三项。
招聘:合伙人选择也算做一种招聘的话。那么对我们“看人、选人”的能力要求甚高”再具体甚至包含心智和本身这家创业结构i项目的模块的了解,才能招好合适的合伙人。如果是已有模式,已经多年的行业还好,如果是创新领域那么其实很多创始人没有意识到时下的项目想”成“,基本都从”模式“开始起盘。也就是至少涵盖2-3学科的一种结合。也就是“跨领域知识"。
外部运营根据不同企业属性,有些会和内部的品牌与供应链相关的涵盖,也有人会将与销售相关的售后等方面归入,为此暂不累述。
总之,我们希望表述的,就是整个创业就是涵盖着整体企业方方面面的知识。也就是“起盘难度高”了。相对过去,20年我们父辈们下海经商的年代。他们只需要把握一两个环节即可。例如:做好产品。然后把它推广出去。或是政府关系或资源给出的一些项目,有红头文件,或是哪怕会销售嘴皮子好,或是兄弟多,就能干好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目前,需要的综合能力,综合资源能力,专业能力要高的多。为此,现在才倡导“合伙人”时代。否则一人很难“成”。
二、从能力来说:创业实际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甚高。对于能力还没有到的人来说,自然难。由第一条可以看出,模块。而每一个企业经营模块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能力。而此能力又包含着不同的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在下文阐述)
(一)模块所需能力:产品-洞察力 营销--感知力 运营--思考力 人力--共情力 财务--细致力
法务--非感性
以上为该模块核心的能力,但随着这个模块从一线到系统的整体过程,自然不是只有这个能力就够用的,依然是越来越综合。综上所述。一个人想做到总监级别就需要了知系统
而作为员工,仅需要认同企业文化,经验要过业务关,主管要过管理关,经理总监要过系统关,创始人需要过模式关。
如果下面的关都没过,有不懂模式。所有模块需要的核心能力自己都不具备时,如何能选对人才或辨识,或容纳人才,让人才真正的愿意长久的与您相处?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人会认为,“老板就是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会选人会用人就行了。还有很多人举出刘皇叔刘备的例子,说请来了诸葛。刘备、关云长。而请注意历史记载的“结果”。结果是刘备没有“胜”。还有人说马爸爸也不会软件开发,不懂计算机。好吧,麻烦大家去看看他们的纪录片。他虽然没有亲自打代码。但他也是和技术去看后台界面的好吗?或是说哪怕他的确不会,不代表他就不懂。作为一个合格的创始人,虽然不需要都亲力亲为在一些时候。但不代表最初他不需要经历“懂行”的时候。一线的过程。否则请问马爸爸为何去义乌进小商品??刘强东也从中关村摆着地摊开始好吗?
请放弃那些所谓的“甩手掌柜”逻辑。在创业之前,尤其是有一些流程再造和创新型的项目的起盘前,请先确认自己是否有以上认知,包含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否过硬。心智模式部分下回给大家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