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线
很惋惜润叶没能和少安走到一起,但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统观全书中的年轻一代的婚姻,似乎经历过苦难的人更加懂得幸福,像田润生和郝红梅,不是“门当户对”,但却心意相通。一个人啊,想要达成目标,你可能受到的阻挡多半是家人设置的,如何突破枷锁,是每个人需要做的功课。
润叶太轻视自己的,年轻不成熟下的决定害人害己。婚姻大事,无论别人如何说,自己一定要有主意,毕竟这往后的人生路,一辈子的伴侣,是你所选择的,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那当然要慎重
因为怕伤害别人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婚姻,该说善良还是该说傻呢,左不过一念之差。
书中作者说润叶对少安的感情是又爱又恨的。她完全有可能为自己重建另一种生活,遗憾的是,她却长久的不能超越这个层次。再喜欢一个人,别人不喜欢你,顶多是单相思,感动自己。不能算是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可怜的女人一生默默的暗恋一个男人,男人却要到她死了才知道,多么悲哀,难道一生只有暗恋这一件事吗?自我的价值呢?亲情和友情呢?最可悲的是暗恋的人压根不知道啊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痛苦。你可以另寻与你心意想通的良人,何必在一颗树上吊死呢?即使良人没出现,你亦可以充实自己,工作,生活,人生的价值又不是只体现在恋爱与结婚。
有人说喜欢的那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或许只是在你当时喜欢他的当下,觉得他简直无人能敌,但地球13亿人,如果只有那个人才能带给你幸福的话,那大家也不用干别的了,就玩寻人游戏得了。别执著于不可能的等待了,你到底想要同情还是爱
润叶啊,咎由自取,谁不是呢,有因有果。李向前健健康康时她踩都不踩,出事了她反倒不离不弃。李向前出事前,她始终不肯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后果。她一直在逃避,逃避人生的课程,可哪件事逃得过呢?她一直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让自己被动的承受一切。就算结婚是错了一步,那也可以正视这个错误,要么好好和向前培养感情过日子,要么离婚修正方向。而她却步步错下去,又为了家庭不敢离婚,那何时能为自己而活呢?不敢做出改变,只好凄凄惨惨戚戚过每一天,何必?快乐是自己选择的,不快乐也是。人啊,千万别活拧巴了。这也不行,那也怕,干脆什么也别做了。若不能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后果,说再多亦是枉然。
那向前也是个痴情种子,不爱了大不了分开,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必在感情问题上苦苦纠缠。别人痴情也要对方有情可痴,他自己陷在自己的无限深情里不能自拔。求不得,也想求,执著的一条路跑到黑,最后以失去双腿的代价得偿所愿,不知午夜梦回是否后悔,求仁得仁罢
润叶出事后,出乎所有人意料,毅然决然留下来,不过恻隐之心罢,还是同情多于爱,但对于向前,无论是何种感情,大约是只要润叶留下来就好。书中说,无论我们希望润叶成为怎样的人,但润叶只能是她自己。是啊,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润叶在以前自认为自己是被迫嫁给向前的,后来她也明白了,无论这门婚事她承担了多大的压力,最终点头的还是她自己。所以后来,向前出事了,她回来的,至此,她开始无怨无悔照顾他。这选择是遵从她的内心的,是她自主的选择,没人强迫。人到任何时候只有感觉到自己有选择的自由时,才能心甘情愿去做。唯有心甘情愿,才能无怨无悔。
兰花的婚姻,多半还是由缺乏教育造成的。她自己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过早的下地务农,缺乏教育,使她对自己以及未来的伴侣没有清晰的认知。她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所以王满银一夸她,给她个小小的礼物,她就心花怒放了,她觉得在王满银这感受到了价值和关注,她以为这就是爱。可怜的她,没想到王满银完全是蓄意接近,他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他想要的不是爱人,而是仆人+女人,可怜的兰花却无怨无悔地家里家外操劳。她的不幸在于她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她甘之如饴。在懂得感恩的男人眼里,这是一个为家庭付出的好女人,会感动,但在王满银眼里,这就是他娶她的初衷,是应该应分的。
杜丽丽和武惠良的婚姻,一开始多么美满,门当户对,让人羡慕。但婚姻出问题一定不是一个人的原因,武惠良固然不解风情,但杜丽丽却从未与之沟通过,直到无可挽回才说,有何意义?难道自身的需求未被满足就一定要向外求吗?武惠良当然也有原因,他们应该很少抽出固定的时间来交心。所以他都不知道杜丽丽的心思。你不解风情也罢,但两个人不能缺少沟通,别等别人插足才悔之晚矣。能插进来的小三,并不是说这小三三头六臂吸引人,而是自身的问题就存在缝隙,才让外人有机可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话糙理不糙
晓霞和少平的恋爱太美好了,美好的让人无法相信,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完结了晓霞的生命,她牺牲了,多么简洁的四个字,简洁到残酷了。
两个人的爱情定格到最美的时刻,难道物极必反
晓霞是个有灵性的女孩子,她从不未自己设限,无论爱情或工作,她从没有富家小姐的架子,所以她喜欢孙少平,在他最穷困潦倒时就爱他,这感情太纯净了,无关家世,无关财富,是纯粹的欣赏与爱慕。少平是值得爱的。前有郝红梅,即使与之分手了少平也不恶言相向,甚至帮助她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完全可以站在中立的角度袖手旁观,但他的人品,修养,和曾经的感情都不容许他那么做。作者开始说郝红梅有心眼,但是你会算计,你能算世间所有吗?发心错了,想借男人摆脱自己的命运,多不可靠啊。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人生哪有捷径,郝红梅却自以为精明的去走捷径,即使顾养民和她在一起了,以郝红梅当时的认识水平,我也不敢乐观的推测这两人能幸福
不走捷径,踏踏实实的走每一步的例子就是兰香了,这小女孩子,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该学习时埋头苦学,她清楚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兰花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以后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在生活拮据的环境中,依靠受的教育懂得思考,能够跳出环境的局限性思考自己未来长远的计划,要成为的人,这很不易,这在思想上就超出同学一大截,很多人都是毕业后后知后觉,上学时为何不好好学习?等到她自身的专业水平够了才谈恋爱,她知道事情重要性的排序。
秀莲和少安的矛盾一开始是由于秀莲要分家,秀莲太懂得少安了,她知道他根本不想分家,所以她主动提出,但她也太不理解少安了,这男人最在意的事你偏偏跟他对着干,不是跟他过不去了,两个人价值观冲突太大了,少安又不能改变秀莲,又不想和父母分家,整个人都快分裂了。好在人心都是肉长的,后面他们砖厂有危机,少安爸妈鼎力相助,秀莲感动了,两个人的感情又恢复如初。爱一个人不是口口声声说爱,却让他做不开心的事。可不要满嘴是爱,面目狰狞。
–––事业篇
从农村的合作社到个人责任制,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田福堂说,既然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铁的事实,那么聪敏人就不应该再抱着一本老黄历念到头
田福堂这话没错,社会的变化是不会因为你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必须去适应变化。但田福堂聪敏吗?我看未必。他能在村里当上官,自然不是一般人,但他太狭隘了,他太想表现自己了,一直都对孙少安的能力出众而虎视眈眈,一直在压制他,他却不想,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他弟弟田福军为何在仕途上比他走得更远。田福军的下属给了答案,他胸襟宽广,能容人。当年冯世宽和田福军,两人观点总是对立,冯世宽是他领导,甚至刻意压制他,但他并未记仇,等他们位置互换,田福军表现出的豁达胸襟,冯世宽直觉得羞愧。田福军读书多,思维广,擅用人,他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微弱的
他这样一个好领导教出的女儿自然也不差,他任其自由发展,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大姑娘,对晓霞印象最深的是,又一次她爷爷徐国强养的,最心爱的猫丢了,所有人都不重视,唯有晓霞,懂得爷爷的悲伤,看到她又给爷爷买了一只猫,轻声说,爷爷,我在自由市场上给你买了一只猫,你看,也是黑的,两只眼睛黄黄的,和你原来的那只一样,说不定就是老黑猫生的儿子呢,爷爷,你不要难过,我知道你一个人常到这地方来.....
这是这本书我唯一的泪点。
少安是个有魄力的人,面对第一次砖厂的失败,他沉沦过,但最后是妻子的爱温暖了他。爱与支持,多么重要。他扩大砖厂,有私心,也有帮村民的心,难得的是,后来那些嘲讽过他的人,他也不计较,有求依然应,很有胸怀。困难不能彻底打倒人,除非你甘愿就此沉沦
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紧牙关挺住,因为你们是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绊脚石,而绝不会致人于死命,人啊,忍、韧、仁
时代在变化,个人的生活也在变,从前为吃不饱饭烦恼,现在又为物质享受所累,烦恼似乎总是无穷无尽。可能做到无欲无求的又有几人呢?作者说,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
书中不记得是谁说:我们需要钱,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更痛苦,我们既要活 的富裕,又应该活的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我们这样看待金钱,也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
平凡的世界,不愧为史诗级的巨著。作者的格局很大,展现了时代发展下个人的变化,先由少平引出整体框架,后期娓娓道来,每个人物都详尽讲述,每个人物,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经过作者客观的笔触,发现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的,黑白似乎并非泾渭分明,那其间的灰色就是人性啊,有人把人性中的好充分展现,有人更多展现了人性中的坏,各自都有各自的功课,谁的人生都非一帆风顺,生活的苦,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