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季羡林老学“天人合一”

宅在家里的日子,是读书的日子,是向大师学习的日子。

宅在家里的日子,是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日子,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日子。

宅在家里的日子,是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的日子,是感受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日子。

宅在家里的日子,是认真思考,认真写作的日子,关于《中国诗词大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我都写了点东西,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很多人进行了互动,感谢大家的陪伴。

读季羡林老的《谈东西方文化》,一直在看,在思考,与大师相差太远,只有学的份,不太敢写什么文章。今天试着写一点关于学习季老“天一合一”思想的认识。

攀高枝地说一句,我关于“天人合一”的想法碰巧与季老相仿,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中竟有丝丝窃喜。

在季老眼中,“天”不是“天命”,不是有意志的上帝,也不是有智力有意志的自然,而是真实的大自然。“人”也不是“人生”,不是一个个芸芸众生,而是指我们人类。“天人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季老认为,在人成为“人”之前,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本来也是包括在大自然之中的,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一切活动。但人自从成了“人”,就认为自己不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大自然平起平坐,于是也就有了“天人关系”。

东西方文化在处理“天人关系”过程中,思维方式和行动也大为不同。西方文化的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向大自然穷追猛打,暴烈索取。短时间内看,似乎是成功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大改善,但带来的后果也很严重,诸如生态平衡被破坏,江河湖海被污染,物种灭绝,新型疾病产生等,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而东方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

但不幸的是,近百年来,全世界正处于三十年河西的时代,世界人类文化所宗,可说全在欧洲,全是西方文化,我们也不能例外,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也产生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当前这场疫情也该算在其中。

有没有挽救的办法呢?季老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就是“三十年河东”,用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弥补西方分析思维模式的不足,同大自然交朋友,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我又想到了《主持人大赛》中董卿的金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想到了中国古诗词,如果我们对待动物,能像白居易诗《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对待植物,能像李商隐诗《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天人合一”,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人放低自己,管好自己,真心与大自然交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更长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