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的万能小炕上并排放着两只大揭盖儿黄菠萝木箱子,上面扣着黄灿灿的小铜锁,钥匙挂在妈妈的腰带上,这两只箱子是妈妈的金库,是全家人的重要财富。
妈妈总是选择屋里没人的时候才开锁拿东西,其实即使她不让看,我也知道箱子里都装的是啥。里面有几个包袱,其中一个包袱里是全家人的新衣服,只有年节和重要场合才可以穿。
每次穿之前必须把头、脸、脚丫都洗干净了才能穿,穿上之后,人立马变精神好看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人是衣马是䯃,一点儿不假。
可是漂亮的新衣一年当中也就让穿三五次。等来年再穿就短一些,因为我长个了。
当然了,到春节前就又有新衣服了,于是前一年的新衣就变成常服了,这样循环往复。
还有的包里是新毛巾新袜子和不知道要派什么用场的布料、被面、毛线什么的。总之箱子里百分九十对我来说都是不重要不关心的。
妈妈金库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一个硬皮红色日记本,是妈妈在河北老家当区妇联主任时获得的奖品,首页上有首长的题字和区政府的大红章印,这个日记本是妈妈的命根子!本子里夹着的东西才最最重要!有为数不多仅够一个月开销的现金、几张国库券、户口本、粮证、布票、棉花票、各种各样副食票等等,小小的本子夹着的却是全家的财产,我从小就知道它的重要性。
让我总是牵肠挂肚的是妈妈的金库里还有我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妈妈总会在某个时刻象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来给我解馋,比如几个红枣,一小把花生芝麻或者包着五颜六色玻璃纸的糖果。而这些东西你就是翻遍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唯一的可能就是它们被锁在金库里。
我经常时不时地在妈妈怀里撒娇,讨要金库里的好东西吃,妈妈总是抚摸着我的脸,微笑着说:要劳动才有所得哦,我点点头,妈妈就派我个活计,比如帮她买酱油或者帮助她踩塥子,许诺干完活儿就有好吃的。于是我耐着性子干活儿。
踩塥子本来是种地的术语,就是种子放在田垅坑里,用土盖上,然后人站在上面一脚挨着一脚地把土踩实,这样长出来的苗才壮。我们家的踩塥子,却是妈妈专利发明。
家里会集中时间洗被单衣服,凉干了之后就褶巴巴的,为了平整好看,妈妈会用口含水呈雾状喷在衣服被单子上面,趁着潮湿叠整齐摞好,盖上块布,就让我站在上面背着手,微微弯腰,一脚挨着一脚地踩,名曰踩塥子。
那时候一般家庭没有熨斗,妈妈就是用这个方法把那些褶巴的衣服被单弄平。我必须认真地干这个活儿,因为快了慢了都容易出问题,用力不均容易让布重叠而出现折痕,如果踩的不平不匀,不但没有好吃的,还会挨批评。所以我要稳稳的一遍又一遍地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常都是踩的时间很久就忘了要好吃的这回事了,可是妈妈从不食言,总会拿出我意想不到的东西犒劳我,当然她是不会让我看到是从什么地方拿出来的。
随着年龄增长,妈妈不再避着我开箱子了,一方面是箱子里的美食对我的诱惑力没有那么大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妈妈认为我长大了,应该知道家里面情况了。
于是每次打开那个日记本时,我总能发现里面的东西在起变化。比如现金减少了,增加了零存整取存折和定期存单。比如本地粮票减少了,增加了全国粮票。并且本子里夹的单据上的数字象滚雪球一样逐渐增多。妈妈潜移默化的教给我管家之道,灌输勤俭持家的思想和理念。
妈妈的金库是我儿时的乐园,每次打开都是伴随着心跳和愉悦!它也见证了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