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云飞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场白,用在2018年暑期档或许再合适不过。国家电影局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暑期档最终以173.99亿收官,超过去年的163亿,稳中有升的票房态势,继续成为今年影市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超过20部电影的频繁跳票,让今年暑期档又被冠以“史上最乱”。
自6月1日至8月31日,《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等黑马影片迭出,《邪不压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动物世界》等不及预期,《阿修罗》《爱情公寓》被观众抛弃……高潮迭起的暑期档,以丰富的电影类型、强化的口碑效应、审美的迭代升级、国产片的强势表现、年轻导演的火速崛起著称。
喜大于忧,是2018年暑期档的鲜明底色。
泛喜剧类型备受青睐,新导演更能把握Z世代审美
从影片内容来看,紧扣时代脉搏的现实题材崛起,无疑是暑期档的最大惊喜。从韩延的《动物世界》到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从彭大魔闫非的《西虹市首富》到黄渤的《一出好戏》,都或多或少地涉足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复杂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弯曲价值观的批判。
曾几何时,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的禁区,因电影审查制度导致创作者或自我阉割,或如履薄冰,最终使得虚浮于现实之上的纯娱乐性电影大行其道,折射时代生活的现实题材反倒出现空缺。直到《摔跤吧!爸爸》等印度电影在内地的崛起,中国同行才醒悟,把触角伸向医疗、教育、家庭等题材,反倒更能激起共鸣。
票房超过30亿的《我不是药神》,是中国影市上第五部破30亿电影,其无与伦比的商业成功,就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严厉甚至血淋淋的批判与控诉。“最大的是穷病”等台词,绝不仅是对公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情绪迎合,更来自于影视创作者的艺术自觉与道德良心。
此外,《一出好戏》《西虹市首富》《动物世界》等或多或少触及到光怪陆离的人性空间。无论是《一出好戏》的荒诞,还是《西虹市首富》的架空,还是《动物世界》的魔幻现实,都跳出了对“屎尿屁”喜剧的窠臼,从官能驱动走向了价值呈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四部影片,还带有鲜明的喜剧色彩,《我不是药神》有宁浩的黑色幽默,《一出好戏》有管虎的荒诞色彩,《西虹市首富》延续开心麻花对喜剧节奏的把握,《动物世界》则不时抖机灵。我们可以做出结论,喜剧类型片经过数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影市票房产出最稳定的类型,而其类型范畴也摆脱了纯喜剧的限制,变得更加多元。
《我不是药神》等影片崛起的同时,《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邪不压正》等影片则宣告票房失利。一升一降的市场表现背后,或可看到是新导演的崛起与老牌导演的没落,尤其是“北洋三部曲”收官之作《邪不压正》,让观众对姜文的殷殷期待最终变成了失望,而文牧野等新导演“出道即巅峰”的状态,让其在未来创作道路上获取更多资源。
审丑效应让位于口碑,大制作大IP在暑期档宣告破产
如果说《富春山居图》开启了国产电影的审丑营销先河,那么《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则是其集大成者。在暑期档,《阿修罗》《爱情公寓》等负面缠身的影片在市场上折戟沉沙,《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大制作大IP不及预期,则折射出年轻观众审美风向的转变。
号称投资7亿的《阿修罗》,无疑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大笑话,没有之一。这部集结了刘嘉玲、梁家辉、吴磊等阵容的电影,曾号称要树立“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标杆”,却在收获4000余万票房后仓皇退市,低落至尘埃的影评分数以及烂成渣渣的评价,是“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的绝佳注脚。
《爱情公寓》则是今年暑期档第二部“奇葩”,先有版权争议,影版与剧版的隔空对阵承包了吃瓜群众半个月的话题;接着是欺诈性营销,挂羊头卖狗肉的内容让观众怒发冲冠。最终,这部以情怀营销著称的“回归之作”,在上映第二天就遭遇了排片与票房的“腰斩”,也被钉在了中国电影史的耻辱柱上。
需要注意的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虽票房不及预期,但徐克导演奇诡的想象力,以及对华语电影工业的先锋探索足以值得称赞。与《西虹市首富》的对垒中落败,更多原因在于观众对古装类型片的审美偏好,以及对故事性的追求——而重特效轻故事,历来是徐老怪电影创作的软肋。
当然,《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与《邪不压正》等大制作大IP已然成为电影投资的高危领域,今年暑期档大爆的《我不是药神》等影片,都是以中小成本主打。
可以说,得到了空前强化的口碑效应,是今年暑期档值得关注的亮点。营销决定首日排片,但影片的中后期走势、票房抗跌能力等,均来自于影片本身的质量,而非话题强弱。这样的例子,曾有“黑水”疑云的《欧洲攻略》,也是其中代表。
跳票频繁折射档期仍待成熟,国产片强势表现成暑期档最大保障
与2017年《战狼2》一家独大相比,2018年暑期档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每隔一两周都有引领影市的头部影片出现。如《动物世界》与《我不是药神》档期相隔一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与《西虹市首富》同日上映,半月后又有《一出好戏》等影片公映。影片档期分布更为合理,让2018暑期档没有明显的低谷期,市场热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延续了2018年前5个月的强势表现,国产片继续在暑期档霸幕。从单片票房来看,《我不是药神》以30.98亿排名第一,《西虹市首富》则以23.19紧随其后,以视效主打的《侏罗纪世界2》未能突破20亿,只能以16.95亿排名第三。在票房TOP 10中,国产电影占据7席。
国家电影局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年总票房为458.3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05.15亿元,同比增长45.72%;国产影片份额为66.58%,远超去年同期52.86%。国产片的强势表现,成为今年暑期档稳中有升的最大助力。
长达三个月的影市硝烟结束后,影市将迎来短暂的低潮期,大盘将持续蓄能,为国庆档积攒票房爆发力。正因为2018年还有国庆档、贺岁档两大档期,因此突破600亿大关似乎已是板上钉钉。
当然,超过20部影片频繁跳票撤档,则是暑期档不能不面对的隐忧。《爵迹2》《昨日青空》《未来机器城》等多部影片在临近上映时,选择了撤档,或延后上映,或遥遥无期。如此市场乱象,不仅白白消耗了观众对影片的期待,也扰乱了影院终端的排片节奏,更显示出片方对影片质量的不自信。《芳华》撤档后再大爆只是孤例,大量调档影片上映后往往籍籍无名——在一片红的暑期档背后,国产电影的档期依赖症依然是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