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最近看了李笑來老師的文章提到,閱讀本身並不一定有價值,但閱讀後帶來的思考、帶來的行動才有價值,我心想過去,我買了很多書,用了方格筆記去整理、歸納,一心只想用閱讀的方式,想讓只自己變得更厲害,但我發覺閱讀他固然重要,可是不能把閱讀=變得更厲害,
而我曾天真的以為,追求讀書的數量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但靜下來後,發現滿足自己內心自以為的努力而已。於是,我再去思考,到底閱讀跟我們要怎麼搭配、要用怎樣的方式去吸收知識呢?
(1)
首先,從閱讀開始,我認為這兩個字就有很大的學問,因為我以前總是想練速度,所以總是追求輸入速度,但卻忽略了真正的瓶頸是理解速度,於是,我買了很多書、刷了很多網路上的文章,覺得把這些經驗、道理看過後,自己或多或少能有些長進,但事實是,這只是一個搬運的過程,儘管聲稱內化,但書中很多道理是我根本無法觸及的,因此我在想,自己應該更精確的定義“閱讀”,於是我想到,
“只字不差的朗讀”,是一件看似簡單,但其實效果顯著的方式,在英文朗讀方面,增進了我對文章的理解、斷句,所以以後的“閱讀”,應盡可能已“只字不差的朗讀為前提”
(2)
接著,閱讀後,我認為還要思考,那麼何謂思考?或者和為有效的思考?以前覺得,讀完後,寫寫重點摘要,就算是一種思考了,但長越大,
才發覺這麼做很浪費時間,因此,你花了大把的時間、注意力、抄筆記,但最後還是會忘記,於是,我覺得有效深刻的思考,關鍵是能升級你腦中的系統,不管是令人啟發的想法、老生常談的道理、持續行動的思路,甚至與你自身連結、能像一面鏡子關照其身,才算是有效深刻的思考,具體的操作,我認為是寫作,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吸收、自身與吸收的連結,才撐得上算思考。
簡單來說是,”閱讀+有效深刻思考“
(3)
但閱讀加上思考還不一定有用,曾經我也看過一些管理、成長書籍,儘管有寫下自己的一些筆尖思考與分析,但我發現還是不夠,回頭看自己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我覺得還得加上行動,像是看完了把時間當作朋友,嘗試著紀錄自己任務清單,那麼有了行動後,才能算是有一些改變,但是,行動還是不夠,得”持續行動”,這裡的持續行動我自己定義是天天行動,
不間斷、連續的行動,才能算是比較好的定義。
(4)
有了有效閱讀+有效思考+持續行動後,其實也會遇到瓶頸,儘管我們持續一直走,但好像我們沒有很清晰的“里程碑”概念,因此我們還需要總結復盤,讓自己去觀看自己的進步、盤點自己的積累,再次反覆的複習自己所學,變得一種系統化的學習模式,如此,才算是一套比較好的吸收模式。
總結:
做完這篇思考後,我覺得閱讀不僅僅是閱讀,它是為了我們成長而生,這一整套路的整理,
“只字不差的朗讀+有效深刻的思考+持續行動+復盤總結”,
四個步驟的結合,讓自己能夠真正成長,而非單純只有刷書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