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农民都在反映说,种出来的粮食果蔬卖不出去,没有销路让人很煎熬。
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讲,价格又太贵,买的时候还得考虑一下。这个现象是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中很常见的问题。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农产品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易是由交易链完成,但是事实上,农产品供需双方不但不存在共同应用的沟通平台,甚至连直接对接的机会都没有。
小编总结了一下,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的需求不了解
信息不完全,首先体现在农民对市场缺乏了解,往往看到别人种植什么作物就跟风去种,结果由于产量过剩竞争严重,导致滞销和亏损。
2.缺少具体的方向和专业的农技指导
如果国家在政策和具体的措施上有一个明确的指引,那么,农民在选择作物的时候就有了依据。另外,仍然有很多农民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
3.没有打通销售渠道
对时鲜果蔬来说,我们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将人们需要的果蔬送上餐桌,而消费者也希望买到最新鲜的果蔬,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
信息不准确,很多消费者对农产品不了解,常常会听信各种谣言,比如几年前的“蕉癌”,最近的“转基因作物有毒”等等。
这些误解不仅会对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还会产生“狼来了”的效应,使消费者对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警惕。
说到底,该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这种问题呢?
首先,应该加大媒体的科普宣传,给予农民更多的话语权,听到农民的呼声。
其次,国家应当培养一批农技指导人员,一群农业实干家,到田家地头给农民实实在在的正确合理的培训,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生产更优质的农产品。
次之,生产优质果蔬粮的同时,要建立品牌意识。一定意义上说,品牌就是价值的体现。
最后,要重视农村电子商务,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随时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价格变动之类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