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阅读】曹昕怡:《眠空》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

——读安妮宝贝《眠空》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无有真正。

                                                    ——摘句

  收到一本新书,黑白的封面,叫《眠空》。昏暗的书房,杂乱摆放的信笺和缱绻的猫咪。打开的墨水瓶,能闻到空气里丝丝缕缕缠绵着的檀香味。老家书架里有一本安妮宝贝《八月未央》,老旧的封面已经在书架上呆了近十年。自从翻开它沉淀已久的尘埃,就注定喜欢上她。

  喜欢她平淡冷静的文字,讲述简简单单的生活片段。看到她微博下有人留言说,安,你干净自由,不食人间烟火。真好。那条回复我记得很清楚:“不。她是在烟火气最旺的地方兀自生长,散发孤雅清丽。大隐于市比自命清高好的多。” 食尽烟火,却还如此干净。此生至此,只见过她一人。她不是清高,不过是看透了,看淡了。

  她在《眠空》里记录她的孤旅,记录她的失眠。从她的才情里,我读到最真实的生活。她写,我逐渐意识到所谓的人的感情,不过是一些缤纷的肥皂泡。感情总是被低估或者高估。有时我很失望。有时我佯装不知这些失望,并最终忘记这些失望。开始的我不懂,后来我才慢慢地,慢慢地明白,所谓的内心冷漠,不过是感到自卑罢了。别人一丝一毫的给予,都惧怕还不起。安妮形容它是“伤疤”。何为伤疤,是疼痛的痕迹。可是这世上还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去承受这般的痛苦。因为人需要肥皂泡。即使只是一瞬间的美丽,也让这个世界丰富起来。我不愿意去记得那些破碎的肥皂泡,也不愿意那些支离破碎从来没有存在过。

  她在《眠空》里记录她,母亲和小女儿的旅行。在没有恩养之前,她是谪仙。有了恩养之后,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恩养面前,安妮是母亲,但在她的母亲眼里,也不过是个孩子。她说,即使是刻意打扮的母亲,仍然会准备一个简易的袋子,里面装满水果和零食。母亲,女儿,小孩,一起出门旅行。即使路边的风景并不美丽,也毫无遗憾。记得她写与母亲分别,看到母亲撑着伞,在马路边,没有挥手,站在那里。没有泪水,也没有肉麻的句子。就像朱自清的《背影》,只是单单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我的眼泪,也就很快的下来了。有时候,真正感动人心的句子,是不在乎辞藻有多华贵的,而是在乎下笔时候的那一份悸动。

  她在《眠空》里记录花的成长。她写茉莉,栀子,蔷薇,红海棠。安妮是一个很喜欢花的人。她笔下的花,很美很安静,就像遗失在廊桥的梦。

  她在《眠空》里记录读过的书。一本记得最清楚,《西藏生死书》。也从而明白,那句扉页上的话。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无有真正。”

  物质的享受是泡沫,疼痛不过是池塘里的浮萍。明白这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空寂罢了。有人解读过《眠空》——人生如眠,万事皆空。

  这背后的一切,终归指向佛教。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所以,不同信仰的人们,并不是异类。在他们眼里,信仰大概是光。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物质和疼痛并不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更应注重什么,我想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真诚的希望我能永远铭记。就像她在结尾说的,赤子之心永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