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畅老师做了很充足的准备,讲课的声音清脆舒服,从一个小游戏出发,一步一步带领我们开始深入学习思维导图如何用于教学。
老师一开始呈现的案例是教科书的主题罗列,我首先想到的是目录整理,这也是我本人原先对思维导图局限狭隘的理解。我并没有理解到思维导图更多的价值,单纯将它作为一种比较简洁的记录方式,比如以前整理知识点的时候,一个大括号写上考点1.2.3.,用来查漏补缺是否都掌握了。老师一开始呈现的案例是教科书的主题罗列,我首先想到的是目录整理,这也是我本人原先对思维导图局限狭隘的理解。我并没有理解到思维导图更多的价值,单纯将它作为一种比较简洁的记录方式,比如以前整理知识点的时候,一个大括号写上考点1.2.3.,用来查漏补缺是否都掌握了。
今天看了很多备课的例子,于老师讲了一个“月”的例子,写月字旁的字,古代“肉”的意思等等分支,通过一个简单的图使得这些知识都联通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小的时候做题目就出现过了,思维导图让教师也更有创造力了。对思维导图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备课,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思维导图的方式少掉了一些连接词,不是完整句子或者长篇大论,呈现关键词,从而重点能够更突出,好比一开始的小游戏,也好比背诵一段话,记住几个关键的位置有助于对它的记忆。但去描述这幅思维导图时,讲述者会自动连字成句,正如老师讲课的时候那样。
还有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方面,于老师介绍了几篇课文的思路,我认为低年级的小朋友会更加有兴趣在画的同时记,到了高年级,可能就省略到只有文字了。还有理科学科与文科学科也有些区别,比如数学,可能一节课中会出现典型的题目,思维导图可能更多使用在分析知识清单、题目类型上。
总之,理解得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