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感觉个人思考、行动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今天早晨的一件事仍引发了个人的深思,感觉有被打回原形的感觉,深深体会到了一种估值反向误导个人判断的事实。
事情是这样的。早晨,一位车间主管打电话汇报,“某种生产用配件大部分故障,需要委外维修,否则将会影响安全生产”。
我首先想到的是此装置的配件已经过了质量保证期(无法让生产厂家赔付或维修),其次是去年仅对同一厂家的另一种型号配件进行了维修(不包含此类型配件);第三在不清楚此类配件与去年维修类型配件价格是否相同。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向主管领导汇报,结果被领导的两个简单问题直接问到大张口,感觉自己跟没有思考是一样的。
静下心来想想,确实是自己思考不够且不全面。
首先,“价值观”不清晰。干工作仅限于干工作本身,与个人的成长、生活仍是完全分开的,仅有的联系是同一个人。虽然在笑来老师专题中理解了“生活、成长和工作”并联,且自己也在刻意做,但现在看来仍远远不够,在内心没有形成自然而然的手到擒来。
其次,拱手相让自己的选择,只因不愿承受选择结果,从另个侧面来说,未形成深入全面的思考习惯。我今天的做法是考虑完自己列出的上面的两个问题后给主管领导直接发短信(因为开会,无法接电话)“能不能送修?”,把问题直接抛给了领导,领导回复“能不能修?价格一样吗?价格一样的话就送,不一样的话,得找新的方法”,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对“厂家到底能不能修,维修价格是否和另一型号配件的相同,如果跟新购进比起来,维修能省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压根就没想过、更是不知道,直到这时才发现元认知并没有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思考习惯所致。
第三,没有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一个小故事,我觉得描述今天的情形特别贴切。员工A一直向老板抱怨自己的薪水比员工B低,老板又不想对其说太难听的话,有一天正好有件“买菜”的工作需要办,就给员工A说:“你去市场看看有没有卖土豆的?”员工A一会就回来说:“有”,老板又说,那是什么价格?员工A说“不知道,没问,我再去看看”,一会又回来了说“多少多少钱一斤”,老板又说:“你买了没?今天中午我们吃土豆牛肉,你再去买点回来”,一会员工A终于买回来了。这时正好员工B进来了,老板正好想让自己比较比较,就让A坐在办公室,而后给员工B布置“到市场去看看有没有买土豆?”一会员工B回来了,是这么汇报的:“你一说完,我就去了市场,市场一共有三家卖土豆的,其中一家是一位老大爷拉了一车土豆,不仅土豆的外观形状比较好,而且是昨天刚挖的新鲜土豆,最主要的是价格比另外两家一斤便宜5毛钱,我看差不多,我让他把这车土豆拉到门外了,您再看看咋样”。
这是一个简单但又韵味深厚的故事,你是宁做A还是B?一目了然。
那么,多进步、成长,需要做以下纠正的:
首先,把工作与成长并联,刻意动用元认知能力去思考,凡事慢一拍,多考虑WHAT,WHY,HOW;
其次,汇报难决绝的问题尽量让领导去做权衡的选择题,然后根据前期自己做的准备,如果选A你应该怎么做,假如选B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直接问他怎么办(解决方法)?让他再分析告诉你。
第三,认识到“拱手相让出自己选择的权力是主动放弃自己的成长机会”的道理,凡事以成长为前提,包括选择的深入思考、选项的数据量化以及他人选择的逆向思考分析,进而打磨元认知和选择时的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