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教师应具备的几个观念》一章时,读到了一个新鲜词“关系第一,知识第二”。我一直认为当老师必须有着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我尝尝为自己知识的浅薄不足而担忧不已。而这篇文章却说知识第二。
内在的学习动机来自机体的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当这些系统受到积极的刺激时,人们就会为了妥善处理自己的学习并保持良好的进展而努力工作,而这种积极的刺激来自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以及他和老师之间,同学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学生的情绪状态反映出他和自己的内在联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反映出他和世界的关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反映出学生和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关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不想学,教师绞尽脑汁也没有用。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
但当今社会,无论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还是同学关系,都存在失衡现象。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过重的压力让亲子关系扭曲,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不了解和对学科学习的高要求,让师生关系失衡。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必须要充分关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身心发展。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就像我们班的小孟同学,当其他同学熟练地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他一位数的加减法还是会经常出错。如果我对他提出像别人一样的要求时,他经常达不到要求,会降低自信,丧失对学习数学的信息。因此我会降低对他的要求,当他达到要求后,及时积极评价。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还需要创造“温馨、有趣”的课堂。在课堂中我常常会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我的课上我还经常鼓励孩子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知识的获取可以经历漫长的积累,可以一点一点来,但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则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