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构建一个GIS应用程序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OpenLayers的使用。
一、一个简单的例子(基于ES6语法环境)

const { Vector as VectorSource, OSM } = window.ol.source;`
const { Feature } = window.ol;
const { Point } = window.ol.geom;
const { fromLonLat } = window.ol.proj;
const { Vector as VectorLayer, Tile as TileLayer } = window.ol.layer;
const { View } = window.ol;
const { Style } = window.ol.style;

const source = new VectorSource({
  features: [ 
    new Feature({ geometry: new Point(fromLonLat([32, 12])) }),
    new Feature({ geometry: new Point(fromLonLat([32, 12])) }),
    new Feature({ geometry: new Point(fromLonLat([33, 11])) }),
 ]
})
const layer = new VectorLayer({
  source,
  style() {
    return new Style({
      image: new Icon({ src: 'icon.png' })
    })
  }  
})
const map = new Map({ 
  target: 'map',
  layers: [
    new TileLayer({ source: new OSM() }),
    layer
  ],
  view: new View({
    center: fromLonLat([37.41, 8.82]),
    zoom: 4,
  })
})

以上代码渲染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一个id为map的div容器里渲染出一副底图并且有3个目标点。

image.png

是不是已经被各种构造函数弄的眼花缭乱了?不着急我们慢慢分析。
二、基本概念
1.Map
OpenLayers的核心组件是map(ol.Map)。它被呈现给target容器(例如div,包含地图的网页上的元素)。所有地图属性都可以在构造时配置,或者使用setter方法配置,例如setTarget()。

const map = new Map({ target: 'map' })

2.View
Map不会对中心,缩放级别和地图投影等内容负责,负责这些的是View

map.setView(new View({
  center: [0, 0],
  zoom: 2
}));

3.Source
Source表示数据源,常用的有ol.source.Vector与ol.source.OSM

const osmSource = new OSM(); //底图数据源

4.Layer
Layer是数据的集合与展示,OpenLayers有四种基本类型的Layer:

  • ol.layer.Tile - 渲染在网格中提供平铺图像的源,这些网格由特定分辨率的缩放级别组织。
  • ol.layer.Image - 渲染以任意范围和分辨率提供地图图像的源。
  • ol.layer.Vector - 渲染矢量数据客户端。
  • ol.layer.VectorTile - 渲染作为矢量切片提供的数据。
const osmLayer = new TileLayer({source: osmSource});
map.addLayer(osmLayer);

三、进阶
当有了基本的概念后,就可以搭建一个只有底图的地图了,那么如何基于地图做实际业务的开发呢?列如在指定的经纬度展示目标点,以及移除目标点。那就需要更多的类,比如Icon, Feature, Point,当需要做事件响应的时候需要Intereaction,当涉及坐标的时候甚至还需要fromLonLat这样的方法。至于使用哪个类,以及这些类的实例有哪些方法,可以参考官网的API文档。

四、总结
回过头再看我们的例子是不是就清晰很多了?可以看出OpenLayers是基与一系列基本的类来构造实例,这些类的实例又进行嵌套组合,最终实现地图的渲染。当需要动态改变地图的某些展现时,需要对构造出来的实例进行setter与getter操作。
刚开始使用OpenLayer的时候有太多不适应,最主要的就是类的嵌套太多,明明可以用一个类实现的配置,非要用2个甚至3个类来实现,最终构造出很多看起来没有作用的实例,例如Point, Source, Style这样的类。
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对逻辑进行解耦,可以快速定位业务需求,并非过度设计,而是恰到好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CALayer IOS SDK详解之CALayer(一) http://doc.okbase.net/Hell...
    Kevin_Junbaozi阅读 10,575评论 3 23
  • source 是 Layer 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图层的来源,也就是服务地址。除了在构造函数中指定外,还可以使用 ...
    changhr2013阅读 13,582评论 1 1
  • 一 同事小李,一直宣扬不婚。 共事几年,小李是一个自我到骨子里的女人,特别在意生活中所有细节。 办公桌上每周换一束...
    会飞的果子阅读 2,472评论 3 4
  • 每天早上听到闹钟的响声,眼都不睁的将闹钟关掉,想接着酣睡,但这会总睡不熟,觉得心里有事儿,不敢把眼睛深...
    畅游之灵阅读 1,423评论 0 0
  • 无尽的醇香 打着旋儿地向我走来 沁人心脾 微苦的相思 深深地浸入我的脑海 永生难忘 这纯粹的酒香 一如既往地坚守它...
    元初冲冲冲阅读 86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