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青花瓷的故事情节基于一个来自宏观世界的体验:当你能够获得青花瓷的所有碎片,那你自然就能拼凑出全局。
甚至,对于一副破损的画,你用眼睛分析了已知部分,就能感受未知部分。破损越小,感受越接近真相。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故事的作者在两年之后意识到,这个经验并不总成立。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即使你得知了所有个体的信息(约化密度矩阵),你也无法得知整个系统的状态(波函数)。
在量子世界中,给你看了一幅画的每个部分,你仍然无法确定整幅画的内容。
在量子世界中,存在两副画,它们彼此子部分一一对应,但整幅画却完全不同。
改变画的边界条件,将能够显著影响整副画的设定,而其各个子部分保持不变。个体对于边界条件的不敏感,正是古代科学家对地球的边界条件(形状)产生误判的直接原因。
因此,回到青花瓷的故事,即便我们能够测知每个人的大脑所从事的计算,我们可能也无法真正获知整个超级计算网络的形态。
本文的思辨,借助建模与数值模拟来退化之后,遭到审稿人肯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Phys.Rev.A上。这也算是小说《青花瓷》的完结。
小说前文在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