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写作不再是职业作家、撰稿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如何让你写的文字有更多的人愿意看?如何让你的朋友圈有更多的点赞?
专业人士为你创作了这篇清单,供你参考。
1. “只顾自己表达,不顾读者接受”是写作的大忌。
永远记住:写读者感兴趣、能接受的东西。
2. 文章一定要控制篇幅,如果篇幅实在过长,就要时不时扔给读者一个“刺激”。
你要知道,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是当下最主流的阅读场景。在这样的阅读场景下,读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加稀缺。
3. 下笔前考虑一个问题:读者为什么要看我的文章。
人们最广泛的阅读动机,有两个:一是满足好奇心,二是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可以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设计。
4. 好的标题是吸引人阅读你的文章的第一步,起一个吸引人的好标题,可以从四个角度思考:
引人共鸣、设置悬念、引发争议、颠覆认知。如果标题同时满足这四个特点中的两个或多个,会更好。比如相比《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生活,哪个更好?》,《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就是一个更具悬念性和话题性的标题。
5. 起标题的另一个心法,是体现人们熟悉的事物、共同关心的话题,尽量不要用陌生内容,减少人们的认知压力。
比如,相比《人工智能在预测领域的进展》,《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女朋友什么时候生气吗?》就是一个更好的标题。
6. 当你的文章想向读者输出观点时,要使用这样的大结构:
第一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引起关注;第二步,顺着对方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赢得信任;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7. 两种典型的刺激方式是“故事刺激”和“金句刺激”。
故事刺激,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实现的,一个故事刺激出现的地方,通常就是情节发生转折的地方;金句是让人感到特别精辟的一句话,它会给读者“被击中感”。当然,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再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最好还能把道理说得层层深入。
8. 不要把素材按照发生的顺序呈现,这样很容易流于流水账,不妨做个调整,设计出惊疑感、悬念感。
熟悉吗?这是电影常见的套路。
9. 多用故事型叙述,就是有人物、有事件、有动作、有转折。
记住,人们永远更喜欢听故事。在开头直接交代时间、地方、人物是最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么讲故事的。
10. 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改掉过长的从句、多层的逻辑和连锁的形容词。
珍惜读者的耐心,不要给读者出阅读理解题。
11. 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
“他很会体贴人”比“他是一个很体贴的人”更好。
12. 少用抽象概念,多用形象化信息。
如果表述对象确实比较抽象,最好通过比喻来解释。
13. 不要把写作看作太正式的东西。
把每一条微博、每一条朋友圈,都看作是自己的作品,去设计、打磨,你的写作能力会越来越强。
在当下,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把写作当做第二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