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五十几下车,赶到礼品店,匆匆买了礼物直奔宿舍。学妹说她要离开延安了,想见一面。这半年她过得很辛苦,这种辛苦没有人能理解。参加30多场银行考试,接到十几个笔试通知,收到几个面试通知,再收到两个录用通知。没人知道这背后的奔波与坚持。没人知道一个女生每天奔跑在车站与考场间,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没人知道一个女生凌晨起床赶车的那种无奈。她说每次走到寂静让人发怵的大街上,脑子里总会出现女大学生被害的场景,越走越想越想越害怕,想哭又怕发出声音,被坏人碰到,所以就加快脚步,忘记了行李的笨重。她说这些我理解,我有过凌晨两点赶车的经历,有和她一样的心理彳亍。也许别人觉得那是你应该的,自己也觉得是应该的,但是谁能体会那份与对未来的迷茫碰撞时产生的恐惧?只有身在其中的人可以,经历一样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
有人说别人坚强,坚强一词褒义时又强填了几分贬义,我只想说它被人们无节制无分寸的用过之后,只剩下干煸的躯壳标榜名不符其实的东西。
一人收到七份工作,最后选择了自己心仪的那份。一天奔波滴水不进,半夜爬起来做工作准备。和陕师大研究生pk,向教育局的领导毛遂自荐,学历扣不响的求职门,就需要勇气和厚脸皮填充。勇气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智慧浇灌下的能力。
我佩服她,不仅是她的能力,勇气,精明,远见,还佩服她愿意将自己放置在孤独的角落里,自己寻找成熟。理解是相对的,孤独是绝对的,孤独是一个成功的人必须经历的。我不想说什么大话,只知道我们一定要做到不浪费资源,不管是什么资源。
她说,我是她大学里的领路人,我知道这里面有吹捧的成分,但我依然觉得她说的有点道理。她说是我教会她什么叫做不放弃、体谅别人。我实在不敢当,我放弃的事很多,不体谅的人也很多。对她有过无数次的鼓励,我没那么刻骨铭心,因为只是嘴上说过。
她大一的时候自己身体不好,不能继续在院报做下去,她想退出,我没同意,给她安排了不去印刷厂的工作,尽量不影响她。我体谅她,是我该做的,但是她记得我的好,那是她的事。她说我是一个不会让别人有压力的人,我说那是因为我没什么能力,当然不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她说不是的,我不想继续说我,所以不再争执。
一个人做到什么样,才能一举拿下七份工作,那她就一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艰辛。那是一个把人压榨到只能爆发潜力的时刻。没有所谓的勇气艰辛和矫情懦弱,只有我要上场和自由表达。人前的光鲜,人后的辛酸,请不要平静的叙述,因为没有眼泪的衬托。
没熄灯之前,我们平静的叹息着,熄灯之后,微弱的台灯光照不出陷在脸上的泪痕,所有的平静成为一段生活反响。没人愿意冷清孤独的生活也没人愿意神经质的生活。品质与煎熬,永远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