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闸蟹获顶尖科学家大会颁奖,这位后浪让你慕了吗

我们大都知道大闸蟹这种生物,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你,研究大闸蟹可以获奖,你会相信吗?你会去研究吗?面对着眼前的大闸蟹,你能想到该从哪下手研究吗?

研究大闸蟹获奖这种事情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吧!

但是,这位来自杭州第二中学的17岁女生李依庭却做到了!

她研究如何让大闸蟹的膏更厚,荣获“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的称号。

10月31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在上海举行,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出席。

除了诸多科学家外,从全国遴选的55位科学少年也受邀参加大会,来自杭州第二中学高二(12)班的李依庭就是其中一员。

李依庭获奖的课题,就是她在这次科学家大会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中华绒螯蟹精巢连接蛋白innexin的分子克隆与分析”

这是一个生殖生物学方向的课题,研究无脊椎动物精子发生的安全性,精子如何能正常成熟。

这也是生命科学史上,被认为有很高价值,对中华绒螯蟹innexin蛋白的首次研究。

李依庭称,中华绒螯蟹就是我们吃的大闸蟹,大家都喜欢吃公蟹的蟹膏,从生物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大闸蟹的精巢、睾丸和附睾部分,我研究的是大闸蟹精巢中重要的连接蛋白innexin,它可以选育产膏量多的蟹,让人吃到更美味的大闸蟹。

而且,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连接蛋白,这两者在进化上具有同源性。因此研究innexin连接蛋白,对于当下社会压力过大引起的人类生殖方面的问题,或许有参考意义。

“我们不能仅仅是建造基础科学这一空中楼阁,应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用科学中去。”简单平实的话语体现出了这位少年科学家的理想与情怀。

记者在学校见到了这位长相清秀的新晋“少年科学家”。

真诚、大方是李依庭给人的第一印象。

“从小我就对科学比较感兴趣,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步入生物这个领域,要感谢学校。”李依婷说,去年暑假,她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二中学习,但成功报名了学校的生物竞赛团队,跟着团队提前学习了很多大学生物知识,为自己能完成科研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求是创新学院,更是给她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有机会能加入浙大教授的团队,走进实验室,完成课题。

李依庭的母亲在科学家大会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历。

李依庭妈妈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李依庭就在学校寄宿。我连她平常在上什么课都不知道。”李依庭妈妈笑着说,因为相处的时间少,她连培训班也没报过,每个周末都带女儿在外面玩,“周边能去的地方都去跑过了,可以说,她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童年。

“我担心她对生物的热爱停留在幻想当中。有时几次她自己也说,实验是很枯燥的,我问她要不要重新选择,她很坚定地说跟我说,不,妈妈,我热爱它。她知道真相,还能坚持,那我就义无反顾地支持。”李依庭妈妈坚定地说。

“ 她在小学一年级时候跟我说过,要成为袁隆平先生那样的人,她有这样的理想,我就支持她。”李依庭妈妈回忆道。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这位后浪既有天赋又肯付出努力,更何况还有国家、社会、家庭的支持,也难怪小小年纪就担得“前面科学家”的称号了。

不知,各位的17岁在做什么呢?

这位后浪让你慕了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