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孤独

“他们无处不在,就像正常人一样,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From—《灵异第六感》

这句话是我看《第六感》后印象最深的一句,可是,如果你认为导演想要阐述给我们的只是鬼魂的话,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一部灵异片。事实是,电影的主旨远不是那么的肤浅。我所认为的“他们”,是“他者”,是生活在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或者更委婉的说,是很多人,而我也是其中一个。

生活在内心,而不是在现实中,看到的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自己想看到的的人、事物,拒绝和否认自己不想看到的,于是,我们从没有真正的走进过别人的内心,也不能“看得见”对方,看见那个客观存在的人。与他真正沟通交流回应,理解很多人,于我,只是我的主观投射,我看不见。

电影中,心理医生与妻子的关系,于其中很多家庭不是很相似么?天天见面,亲密接触,但并不能看得见对方,没有交流,也不关心。于是,开始产生了痛苦、悲伤,恨生活的凄凉。如果我说类似心理医生这样的鬼魂无所不在?那么,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看得见对方?或许你的反驳会随之而来,告诉我说,你可以看见很多人。是的,你可以看见,你看见的只是表面,是实体,不是内心。缺乏关心和交流的看见都只是虚妄。

在这个只顾自我发展的社会,对别人的关心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了,有时你的关心也会给你带来一种难以理解的灾难。前一段时间,一直有搀扶老人而被莫名敲诈的新闻,听起来直让我毛骨悚然,我不愿意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官方术语来描写我内心散发的善良,但是,至少,我看见老人跌倒还是会毫无顾虑的前去搀扶。我不明白敲诈者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我来说,这种事件的发生,是对我的世界观的一种颠覆。

 一个陌生人的善意,而“我”能够被看见,被回应,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二十几年来,我生活的圈子,一直可以说是很单一的,在这个圈子的很多人都是很单纯的,至少,在现在,我结识过的人也算是优秀的人,人品和能力都具有。但我,却总是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他们看到的我,只是他们想看到的属于“我”的东西,并且试图将一切用他们的“我”来笼罩,因此,很难让我有让他们看到我的感觉,我没有自己真实的存在,更不用说思想上的洋洋洒洒和一起坐而论道了。

我们不被别人看见,同样的,我们也是看不见别人,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建构自己。你讲出你的孤独,可哪知这是人类的共性,谁都有不被别人“看见的”孤独,或大或小,不可避免,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类,这又不可或缺。人人生而孤独。

有人说,幸福就是一种相互设身处地的回应的能力。影片感动人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小男孩和他母亲之间的对话,小男孩鼓足勇气想要告诉他妈妈关于他能看见灵魂这个事实的时候,起初他母亲是不相信的,但当他说道:“外婆来看过我,并且告诉我她其实去看了你当年那场舞蹈演出,虽然你一直以为她没去。你曾经在坟前问过她一个问题,你是否曾为我感到自豪?外婆说她的回答是‘每一天’。”这里的“每一天”,紧紧的扣住了每一个人的心弦,这是无数死者的诉说,也是对生者的告诫,人应该怎样生活。在生活的向度,我们丢失掉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很难找寻。“人们丢失的东西往往被认为是被偷了,其实只是被转移了位置……”。

影片中的人,几乎都是孤独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的妻子、小男孩的母亲,但我始终不能定论的就是小男孩是不是孤独?他也需要倾听,需要被信任,“如果你不相信我,你怎么帮我……”,但他又比其他人幸运的多,固然看见鬼魂令他害怕,不得不趴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内拿着“保护神”,可他有一个愿意倾听他的人——心理医生和爱她的母亲。我所认为的,他之所以能被人倾听,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更愿意去倾诉,倾诉和倾听同样需要勇气。诉说的过程也是将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的过程,需要的是毫无保留的坦诚相见,而言说表达了一种勇于生存的力量,一种透彻的理解,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小男孩眼含泪水的告诉医生“我可以看见死人”时,是真正的对自己的一种释放,是解蔽自身的过程,很久以来,因为有特异功能而被排斥的孤独,看见鬼魂的恐惧,这些都不是一个小男孩本该承受的一切,渴望被理解又不敢告诉的矛盾挣扎,始终侵害着男孩幼小的心灵,他需要诉说,需要被理解,而这一切的前提也是他敢于诉说,显然,小男孩做到了。至此,我不觉得小男孩是孤独的,因为他是一位诉说者,而诉说的人,就不会是个体,不会是孤独的。

我们总是愿意将孤独置于一种极高的位置,俯视它,又不敢接近它。在生活中,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孤独。我们不敢成为一个面对的主体,也羞于成为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本该可以婉拒的聚会,还是不合拍的参加了,在一群人的狂欢声中,只有你在角落暗自伤神,只是因为惧怕不参加之后会被搁置的孤独,害怕那种自己独存的现实。孤独是带着骨刺的骨骼,它会让你从一摊软肉中站起来,继续向前,但你务必会痛不欲生。

对于孤独的书写,恐怕再也没有比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好的了。《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在马孔多创立、兴旺、毁灭的百年历史。在这百年之中,布恩蒂亚家族的人不仅在重复两个相同的名字、同样的血性冲动、同样的勇敢冒险,更是重复着深入骨髓的魔咒一般的孤独。

这一家族的创始性英雄霍·阿·布恩蒂亚的后半生因为疯癫被锁在院里的栗树底下,他丧失思维和记忆,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却辨认不出家人与草木的区别。他不记得每一次看到吉普赛人新奇玩意时的喜悦,不记得在长途冒险被海洋堵住前路的失望,也不记得规划建立马孔多在街道旁种下杏树的满腔热血;一如多年以后,最老的街道旁杏树挺立,枝桠折断,却没有人记得是何人栽下了这些树。 当最终他被判定没有任何伤害力而被解开绳索,迎进屋子,他却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栗树下,只在绳索所缚的范围内活动。就像有一根更强大的无形的绳索,将他永久禁锢在那儿。

我开始想象那棵巨大的栗树,它树干笔直粗壮,树冠伞状张开,茂密的树叶层层叠叠织一张巨大的网,光影为经、风雨做纬,画地为牢,将霍·阿·布恩蒂亚无期监禁。他的头发和春雨后的树叶一般疯长,他的皮肤龟裂和粗糙的树皮融为一体,心如草木。

我开始想象他的孤独。一个脑海心灵都一片空白的昔日英雄,树叶萌发而不知何为生,百花齐放而不知何为美,枯木凋零而不知何为死;身处人情世故之中而不知什么是家什么是爱。悲乎?痛乎?悲痛又为何物?

这空无一物的孤独,吞噬了人的感觉人的记忆人的思维,剥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性,实在不知如何承受。布恩蒂亚家族最传奇的人物奥雷连诺上校,贯穿他生命的就是在作坊里做小金鱼。无论是他尚未启蒙的青年,还是经历了战争,经历了失去爱人孩子,失去信仰荣誉等种种悲痛之后的暮年;他唯一没有停下来的,就是手里的劳作。将金币融化,铸成小鱼,镶嵌上宝石做眼睛,一刀一刀刻出细密的鳞片。凑够一定数目,再将金鱼融化,重新开始浇铸雕刻,如此循环往复。很容易就想到推石上山的西西弗,他日复一日地将巨石推上山顶然后无可奈何地看着它从山顶滚落。众神借这种毫无意义的工作来惩罚他。

那么奥雷连诺呢?他是否在给自己施以孤独的惩罚?私心里觉得,西西弗推石上山不至于那么残忍,至少他可以迎着日出开始新的一天,然后披着月光轻松地下山。至少这重复无意义的工作中,可以有风雷雨雪四季变换,可以有鸟鸣花香日月星辰。甚至于当日复一日石头滚过的土地成了路,道旁草木丛生,夕露打湿衣裳,这里面竟有难得的悠闲和禅机。只要他认定推石上山是有意义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至于奥雷连诺,则是把自己禁锢在工作台上,小小的作坊隔开了世间万物。狭小的空间里他一刀刀刻着金鱼的鳞片,甚至都没有抬头看一下窗外的天空,灰尘就早已厚厚堆积。不同于西西弗,他这种循环往复的工作是主观的选择,选择无意义和无思想,因为他自己抛弃了生的意义和死的光荣,所以才如此苟延残喘了了残生。

我在想那金色可是曾经全力追求的王冠?那宝石的红光是否像极了战士和子孙的鲜血?那一刀刀刻出的痕迹是不是孤独一倍倍增加的砝码?那孤独重如泰山,源自于自己内心的封锁和信仰的死亡,它如此沉重,压垮一个个英雄曾抗枪荷弹的脊梁。

另一个重复无意义工作的人物是阿玛兰塔。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正襟危坐,编织自己的丧服,织了拆,拆了织,用在死神手里抢来的时间和姐姐雷贝卡做最后的博弈——看谁先走进坟墓。

雷贝卡在年幼时背着父母的骸骨来到布恩蒂亚家,称阿玛兰塔为妹妹。从此她们以姊妹的身份一同长大,在父亲发疯大哥离家二哥参战的一系列巨变中,两姊妹本该是相依为命的亲人。但是,她们之间只有仇恨。两姊妹同时爱上来家里维修钢琴的技师,他选择了姐姐,于是妹妹一次次阴险地破坏他们的婚约,最终在姐姐的咖啡里下毒,误杀了自己的嫂子雷麦黛丝,一尸三命。婚约无限延迟,雷贝卡被航海归来的名义上的大哥阿卡蒂奥吸引,两者不顾伦理结为夫妇,被乌苏娜逐出家门。两姊妹再也没有见面,但是仇恨却贯穿了阿玛兰塔的一生。阿玛兰塔的一生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姐姐婚后,意大利技师皮埃特罗爱上阿玛兰塔,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情,阿玛兰塔却拒绝了他的求婚,皮埃特罗为此自杀。晚年,上校的好朋友格里索多多次向她求婚未果。而阿玛兰塔与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子之间却发生了乱伦的关系。可以说,阿玛兰塔穷其一生都在渴求爱情,同时一生都在逃避爱情。在爱和恐惧的交锋中,恐惧一次次占据上风,于是她一次又一次错失爱情。

无爱的人生自然是孤独的,渴望和恐惧之间的落差有多大,她的孤独就有多庞大。当日光随着时节改变轨迹,她坐在花园的回廊上,追逐日光。背后鲜花盛开,手中绣线翻飞,一针一针,混着血泪的爱情被绣上手帕,凝固,然后死去。记忆、事业和爱情,遭遇孤独,彻底毁灭。

《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的所有人都被孤独缠绕,找不到解脱之法。欲望——乌苏娜对宴会的热情,奥雷连诺上校对战争的热情,奥雷连诺第二对财富的热情,渴望解开羊皮卷的秘密,渴望强烈的爱情,渴望向外的的冒险……种种欲望 ,像是绕喉的巨蟒,紧紧束缚住了一家七代人的命运。然而归根结底,这种孤独之所以致命,在于思想落后,丝毫找不到排解之法。强者享受孤独,弱者却因此毁灭。命运极其相似的一家人,丝毫不懂得相爱。雷麦黛丝升天时,菲兰达在心疼自己刚洗净的床单;未婚先孕,梅梅被送进了修道院;乌苏娜失明已久却无人察觉;更不必说互相仇视的阿玛兰塔和雷贝卡,以及那些极其混乱的情爱关系。在这个家庭之中,我们看到人性最深处的冷漠、仇视、自私、嫉妒等等阴暗面被放大,集中呈现。他们虽生为一家人,却在内心深处各自封锁,独自为营。本应相互爱护的亲人成了最冰冷的所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割断,所以所有的感情思想都成了一个人的事,因此陷入无法排解的孤独之中。

作者马尔克斯的隐笔在借此小说隐喻拉丁美洲封闭战乱的一段历史,封锁败国,希望故土得以开放。作家的深思的确是有道理的,孤独,在于个人,既可以成就英雄也可以毁灭弱者;但对于国家,孤锁只能带来毁灭 。隐笔之外,那刺骨的孤独令我不寒而栗却不舍远离。蓦然想起那阵卷走马孔多的大风。它呼啸而来,摧毁房屋、拔起杏树,将红蓝不辨的小镇席卷而去,寸土不留。布恩蒂亚家族第七代人,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被蚂蚁吃掉,这一家族彻底毁灭,连生存痕迹都不留。孤独环环相扣,是一条急速旋转的蛇,它越转越快,最终一口吞下了自己的尾巴。

故事终结。

天已晴,西西弗在神界推的石头是不是太阳?你听那轰隆隆的滚石声,像是把孤独重掷在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键 作者:邪完再邪 差点仗着自己今天加了班就准备歇菜了。回来的路上我还在犹豫或者说找一个借口与理由,今天晚上就不...
    橘子不是唯一的苹果阅读 249评论 0 1
  • Day11 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构造——《精进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
    海豚的世界阅读 453评论 0 0
  • 应该很多人有这种想法,如同很多人喜欢这句话。没有来由,无需遮丑。 旅行的意义,多少人认真探究过这个问题,但答案始终...
    Kathy700阅读 448评论 1 0
  • 27岁,拉线木偶表演者,在马戏团中小有名气。 平时寡言少语,表情不多。 从前是个贵族子弟,按照当地习俗,16岁成年...
  • 你在那里 一直都在 我在这里 始终没有离开 这世界那么近 我们相遇又分开 这世界那么远 我们分开再也不见
    流沙飞旋阅读 3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