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话题,从来都不小众。
尤其是近几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线下生活,很明显能感觉到,为女性发声、关于女性题材的故事越来越多。
但是这篇文章不是追随大流,刻意赞美女性。因为我们女子,生来就很好,不因为任何人和事。
曾看过一篇文章,是写女性形象的。
在漫长的时间里,写女性的笔并不握在女性手中。相反过去一些经典女性形象都是男性创造出来的,在男性的笔下,女性被定义为女神、女妖、母亲、妻子、姐妹、情人……这些女性形象往往反映了男性的内心期待和理想,而非女性自身的真实表达与诉求。
长此以往,女性似乎在无形中有了一个标准,就像编剧张巍所说,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共识”。
但这绝不会是女性全貌,甚至都不是大部分女性的样子。
而今天,在互联网上我看到更多的女性,她们就像是破茧的蝴蝶,冲破束缚,飞向天空。就像56岁的苏敏阿姨,选择离婚,一个人自驾游,走遍大半个中国;就像李子柒从谷底到巅峰,热爱生活,在细节中找到自己的光;就像《不完美受害人》林阚宁愿注销律师资格证也要帮赵寻代理……
而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都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有思考、有挣扎、有欲望、有热爱。而这样的女性可以是我们母亲、姐妹、姑姑、婶婶、阿姨……
愿她们去拥抱自己的人生。就像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刘老师给李文秀的答复,“如果实在没有头绪,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开始,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最近看到了一个关于“妇”字的解读,很是喜欢。妇,不是“从女持帚”,而是能够推倒大山的女性。
但是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个女孩子,从出生到长大,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要淑女、要懂礼貌、要收敛脾气、要漂亮、要嫁个好人家、要生小孩、要相夫教子。社会中对于女性的声音也往往都是,“生的好不如嫁得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男主外,女主内”、“30岁,你不打算生孩子吗?”、“女生就是不理智”……
在这种压力下,忍受似乎是更“得体‘的选择。于是,在她们还没有真正想清楚的情况下就成为了妻子、母亲。
但是,亲爱的姐妹,我们要理解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出路”并不是找一个依靠。
去年各行各业的女性都在努力“上桌吃饭”,她们是奥运冠军孙颖莎、是“人民理发师”李晓华、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航天员王浩泽……女性的血肉在疯狂生长,在各行各业,勇敢做自己,释放属于女性的力量。
伍尔芙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写道,“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愿她们坚韧,不再依附、不再仰望,相信自己,去努力丰沛内心,做一个用力触摸阳光的人。
真心希望每一位女性都有不被定义,自由无模板的人生。
今天是妇女节,祝愿所有的女性,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