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郑庄公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君王,他严重打击了旧的统治秩序(周王室),开启了春秋争霸的世界格局。而在这个已然乱象纷呈的时代,中央权威的的黯然退场释放出了的强大离心力,把人的所有潜能充分的调动了起来,除了政治军事,许多其他领域也出现了璀璨的成果。群星闪耀,熠熠生辉。
“民本”思想就是其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这事还得从楚国国君楚武王那里说起。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武王)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
这个楚国我们之前讲过,是个对周王室怨念极重而又非常能打的“流氓”。不过,其它诸侯国只要混的出彩的,也几乎都是流氓,所以这本来也不是个什么稀奇事。
但是,楚国在流氓里也是混的比较惨的那种。这个惨倒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人缘相当相当的差。因为相较于其他诸侯国既要做那啥,又要立那啥的做派,楚国的作风很简约。废话不多,直接砍人抢东西,算是流氓的最原始形态。
于是,自诩“文明人”的其他诸侯都主动避开楚国。能打的嫌他恶心,不能打的怕被恶心。
可有些人能躲,而有些人则注定躲不掉,这就是和楚国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随国。
这个随国是当时南方汉阳一带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一带最大的诸侯国,姬姓,是周天子的本家。它旁边也全是姬姓诸侯国,历史上统称“汉阳诸姬”。
我前面说过,周天子他们家的人几乎从来不会去什么偏僻的地,这次也不例外。之所以大家肯到这里和楚国做邻居,是因为那一带有铜矿,很大很大储量的铜矿。
在那个时代,铜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现在的石油,汉阳诸姬的重要性跟现在的中东差不多。
于是,楚国很自然的化身山姆大叔,有事没事就跑到随国“反恐”。
楚武王三十五年,楚国又去打随国了。
随国很郁闷,说:“我可没招你没惹你啊,你干嘛打我?”
楚国的回答很彪悍:“因为我是流氓啊,自然想打谁就打谁啊。”
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楚国接着说:“何况现在那些诸侯(郑庄公),成天东征西讨,不就是仗着自己手里有点兵嘛。刚好现在我手里也有点破兵,也想去号令天下,过过霸主的瘾。你去告诉‘汉献帝’,让他封我个‘丞相’当当。”
随国无奈,真的为这个名号的事专程跑了一趟首都,但周天子一点没有体谅随国的意思,果断拒绝了。
于是,随国只能把这个倒霉消息回复了楚国。
也不知道楚国自己有没有把这个事当真,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随国又被打得不行,派人去求和。
楚国虽然流氓,但不笨,不仅不笨,还鬼精鬼精的。一看使者来了,楚国故意把军队搞出一股疲惫不堪,军心涣散的模样。使者一看,大喜,赶忙回去报告说,老大,楚军不行了,咱们赶紧去打它。
这时候随国大臣季梁站出来反对,然后说了一通道理,最后使随国国君心悦诚服。这件事被记载在《左传》里,就是有名的《季梁谏追楚师》。
其中,季梁说过有这样的话: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翻译过来就是;
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
所以在进献牺牲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硕大肥壮啊!”意思就是说:我国人民普遍都有生产的能力,请看他们的牲畜肥大而蕃盛,没有生癣生病,备用的牲畜充分得很!
在奉上黍稷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就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请看我国人民多么和睦、收成多么丰盛。
在进献美酒甜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请看在我全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没天良的事!
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上上下下有德行,而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于是人民都很和睦,鬼神也就赐福,他们一举一动都有成就。
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礼丰盛,怎么会得到幸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和周围兄弟之国亲密友好,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
要知道,当时诸侯国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战争和祭祀(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把百姓说成是祭祀的主旨,比鬼神什么的都重要,简直是颠覆了周朝的传统路线,毫不亚于在春秋来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从此,“以民为本”再也不是传说中那些模糊的叙述,而变成了真正的执政理念,执政方针。
每次看到这篇文章,我都不禁想起处在世界另一头的古希腊。那时侯希腊正处于赫西俄德时期,王政和贵族统治大行其道,而一个叫“民主”的种子却正在悄悄的萌芽。谁都没有想到,它将影响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轨迹,在两千多年后还余韵未消。
在那个时代,东方的“民本”与西方的“民主”隔海相望,照亮了当时两大文明的天空。
在它们的照耀下,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亚历山大凯撒,他们的丰功伟绩又算的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