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乱
对魏晋时期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对于“永嘉之乱”有一定的了解。
“永嘉之乱”是终结西晋统治的重要结点,是匈奴君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也是中华大地在经历短暂统一之后,又再次陷入混乱的重要事件。
其中,胜利的一方就是由匈奴王刘渊建立,此时刘聪在位的匈奴政权。立国时国号“汉”,后由刘曜改国号“赵”,后世称汉赵。
“永嘉之乱”时的汉赵皇帝刘聪,在攻破洛阳后,屠杀洛阳三万士族平民,包括当时的太尉王衍,并且抓走了当时的晋怀帝司马炽;后刘曜又率兵攻破长安,俘虏在司马炽被抓之后,在长安即位的晋愍帝,西晋到此灭亡。之后,北方士族南渡逃离,史称“衣冠南渡”,之后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怀、愍二帝
这里讨论的却并不是汉赵和西晋灭亡的历史,而是看这位俘获了两位西晋皇帝的汉赵皇帝刘聪,在俘虏了晋怀帝和晋愍帝之后,都没有马上杀掉,而是百般羞辱之后才杀掉。
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丁未,帝遇弑,崩于平阳,时年三十。
刘聪把晋怀帝司马炽抓回去,没有怎么好好对待,在大宴群臣的时候,让他穿上青衣给人斟酒,晋朝老臣庾珉,最后刘聪也还是把晋怀帝杀掉,死的时候才30岁。
十一月乙末,使侍中宋敞送笺于曜,帝乘羊车,肉袒衔壁,舆榇出降。群臣号泣攀车,执帝之手,帝亦悲不自胜。御史中丞吉朗自杀。曜焚榇受壁,使宋敞奉帝还宫。
冬十月丙子,日有蚀之。刘聪出猎,令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为导,百姓聚而观之,故老或歔欷流涕,聪闻而恶之。聪后因大会,使帝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帝执盖,晋臣在坐者多失声而泣,尚书郎辛宾抱帝恸哭,为聪所害。十二月戊戌,帝遇弑,崩于平阳,时年十八。
晋愍帝司马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被围困长安断粮,没办法司马邺乘坐羊车,脱去上衣,口里含着玉壁出城投降。被抓回去之后,也没逃了被羞辱的下场,出去打猎让他戎服执戟在前面开道。刘聪厕所,让晋愍帝拿马桶盖。作为一代皇帝,竟被如此羞辱。晋愍帝也没得善终,在18岁时被刘聪杀掉。
兴复汉室?
而杀掉两代晋朝皇帝的刘聪却没有什么罪恶感,而是说终于替大汉报了仇。为何有言论呢?身为匈奴人的汉赵皇帝为何要说替大汉报了仇?
在刘聪的父亲汉赵光文帝刘渊的传记中,看到有此论——
“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在刘渊的看法里,认为自己匈奴族跟汉代是兄弟关系,汉代灭亡之后,魏晋交替。自己虽然为匈奴族,却应该在司马氏骨肉相残之时站出来,平定四海,兴复汉室功业。如此说来,刘渊立“汉”,刘聪杀怀、愍二帝,是正义的了?
当然不是,如果只是因为汉代被曹魏所灭,而曹魏被司马氏晋朝所灭,自己灭掉晋朝就是为了汉代报仇?根本就是行不通的理论,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争权夺利而找一些借口罢了。
而刘渊、刘聪身为匈奴族,口中与汉朝的兄弟关系,也就是汉代与匈奴的联姻,自诩为汉代姻亲后代。即便建国的国号为“汉”,其实也只不过是跟后面的十六国半斤八两而已。
疑问:五胡乱华是突如其来的吗?
当然不是,好像是汉代末期开始的,三国的群雄争霸太过于耀眼,让世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中原的几股势力当中。可中华民族周围的少数民族却一点没闲着,除了曹操当年北征乌桓族之外,北面的少数民族其实一点都没少给中原添乱。
只不过中原势力都忙着夺天下,早就没什么精力去对付外族,以至于在汉末到魏晋这段时间里,北方少数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
奇思:
有时候想想历史其实挺奇妙的,中原汉族忙着勾心斗角,北方的外族就来给汉族一点教训。汉末、曹魏、西晋几百年的时间,足够北方势力有充足的准备让汉族得到教训。
更何况好不容易终结了三国纷乱的曹魏和司马晋朝,却自己不争气,自己人先搞“八王之乱”把大好局势搞乱,给了五胡入华的机会。所谓的“五胡乱华”大概是撰写史料的文人不忿,五个胡族对于汉民族的屠杀真实,却是汉民族自己造就的恶果。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却是中华大地上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对峙与融合,南北朝一百多年的民族交融之意义,远大于南北对立。北方政权攻下南陈统一中华之时,好像再也没人一口一个“胡人”“五胡”了。
或许杀掉怀、愍二帝的刘聪,自己也没想到能对后世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可能如诸葛亮、刘备一般的“兴复汉室”目的不再,却依旧给中华大地打开了一扇命运多舛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