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兴奋的日子,兴奋的是又可以近距离仰视心中的偶像——华哥;今天是一个轻松的日子,轻松的是可以再次聆听张文质老师娓娓道来的教育漫谈;今天更是一个激动的日子,激动的是一来到活动会场,黄老师便让我作好课堂点评的发言准备。
其实都知道,要设计好一节难,要上好一节课更难,而要评好一节课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教者的设计意图,如若不然,我们将会成为一名看热闹的“门外汉”。除此之外,我们又以什么作为评课的标准或切入点呢?作为已经参加了两期“黄爱华小学数学精英教师培训四阶课程”的我来说,感触最深的不就是跟着黄老师学习文本研读吗?说不定这次评课就是黄老师在考验我们对文本研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呢?对,就从这里入手。
我所要点评的课是“面积”,这个内容并不陌生。自己执教过多次,也听过不少别人的公开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闭上眼睛都能说出教材的各个环节。然而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得马虎。开课前,依然认真打开会务组提供的教材参考资料进行研读。认真运用黄老师的文本研读“三字经”(圈、理、拎)开始对文本进行圈点、勾画、批注与梳理……
课后,在执教老师简短地谈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设想后,黄老师将话筒递给了过来让我点评。按照惯例,点评的时间只有三至五分钟,除了评价教学设计的诸多优点外,我还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文本研读上。就“面积”这个知识点而言,它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个单元的启始课程。我们如何给孩子建立好这个概念,不给以后的学习留障碍呢?我们在建立“面积”这个概念时,到底需要达到哪个层次呢?从教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描述:“对物体面积的描述要做到动作表征与语言表征相结合”“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选择的事例尽可能全面”“除了认识正面、上面的面积,还可以有侧面面积和某个曲面的面积”……很显然,这些描述与建议不仅是为了在本节课让孩子们对“面积”这个概念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为了学生今后学习计算物体的侧面积埋下了伏笔。
也许自己的点评不够精彩,也许自己的点评也不够准确,但在这个过程中能再次训练一下自己以“圈”“理”“拎”的方式去研读文本便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