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了《南京照相馆》,观影后心境并没有想象中的大波澜,也并无网络所示般的愤怒与悲伤,倒有点品茶的意味,淡淡甘醇而回转不止,继而引人陷入无限的沉思。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看过不少,《南京照相馆》毫无疑问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它从南京一家照相馆的视角进行叙事,娓娓展示了当时历史的真相与残酷,情感输出虽不似其它电影强烈,却如湖光潋滟般倒更显得真实,引人入胜的手法不可谓不高明。只是可惜,其所展示侵华日军的残忍与暴虐不足历史之万一。
南京的这段历史国人都太熟悉了,特别是我这个年龄段的,熟悉的已鲜少提及它。想当年的当年,也就是刚接触这段历史时,不可置信、愤怒、眼泪、无助感齐刷刷而来,之后就是无尽的怒气,而这段怒气也随着时间一直在叠加,当叠加到无以复加之境时,也就渐渐沉默了,也许这就是观影后情绪没有大波动的原因,只是沉默不是遗忘,是无能为力时的蛰伏与隐忍。
是的,是无能为力,中日战争虽于1945年结束,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但是大多数国人心里都清楚,历史也告诉我们这并没有结束。当时的新中国积贫积弱,没有能力制裁日本,导致很多侵华战犯都逍遥法外,靖国神社至今还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他们的思想被毫无保留的继承下来,亡我中国之心不死!
司马光曾评价日本为“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朱元璋认为日本“倭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惹神怨”。到晚清时,李鸿章更是痛心疾首说到“此国不除,必成大患”。最终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并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中国,让国人都做亡国奴。
每每思及此,便怒不可遏,恨不能提刀上马,报仇雪恨。更可恨的是,一些无知者还大言不惭的说选择原谅,他们真的是愚蠢且天真,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国恨家仇岂能忘,又岂敢忘!
齐襄公曰:“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汉武帝报“白马登之围”之仇,扫除汉朝百年国耻;朱棣讨伐鞑靼和瓦剌,报“元朝之仇”与“北元之患”。前人不忘世仇,后人犹可忘乎?而我也始终相信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果老天要残疾我,要消亡我,我知道会有那一天,但我希望老天能留下我的双眼,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希望我能亲眼所见,告慰亡灵,告慰先烈,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