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蜗居》的热播让宋思明送给海藻的梦游娃娃成为了无数女孩心中的向往。
这款奈良美智限量版玩偶,标价980元,对于当时月均收入仅1315元的城镇居民和397元的农村居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然而,这种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玩偶,却在十几年后引发了一场娃娃收藏的热潮,而这场热潮的引领者,正是泡泡玛特(POP MART)。
泡泡玛特是什么?
它是王宁创立的文化娱乐品牌,以其“潮流玩具”风靡市场。2023年,泡泡玛特的营收高达63亿,净利润11.9亿,市值32亿美元。
其标志性产品Molly,一个金发碧眼、嘟嘴的小女孩形象,以盲盒形式销售,每个69元,已在中国内地吸引了超过3400万注册会员。
如果你想问:“就一个塑料做的娃娃,又没有实际功能,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买?”
资深玩家会告诉你:对这些玩偶的迷恋,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流行和治愈,更因为打开盲盒那一刻的惊喜——如果抽中心仪的玩偶,那无疑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王宁的盲盒创意从何而来?他的背景、经历和市场运营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问题在李翔的《因为独特: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从杂货铺到IP世界的跋涉》(以下简称《因为独特》)一书中得到了解答。
王宁,一个普通城市家庭出身的男孩,就读于三线城市的普通大学,因此,他并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学历做跳板。
但他对他的母校--郑州西亚斯学院,一所中美合办的高校充满认同,因为那里开放的氛围和西方教学理念,尤其是“创业街”的存在,激发了他的创业实践。
在校期间,王宁尝试了多种赚钱方式,从社团工作室到贩卖校园生活纪录片光盘,再到经营格子铺和订制网站,这些经历为他后来创立泡泡玛特积累了第一桶金和开办公司的经验。
王宁以其社交能力和凝聚力,吸引了一群愿意与他并肩创业的同学,这些同学后来成为了泡泡玛特的高管。他们愿意跟随王宁北漂,甚至放弃跨国公司的工作,只因王宁的一句:“我才20多岁,失败了又怎样?我相信我这辈子挣的钱,肯定不止这点。”
在读《因为独特》时,时不时让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事物由其潜能逐渐转变为自身的实现,亦即事物朝向其目的因(或目的)运动,如橡籽长成橡树。”
王宁,就像那粒橡子,他为什么要生长?因为他有自身实现的渴求,他心中怀揣着成就商业帝国的梦想。最终,这粒普通的橡树种子不再普通,它长成了一棵粗壮而气势恢宏的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