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沉默地见证岁月静谧的欢喜,沉默的凄楚。窥探着世界半掩面的真理,感知真谛。
这类人是寻真之人。他们随时在叩问这个宇宙,何为爱善,何为永恒,思考去来,因果。他们是满是好奇的怀问之人,他们脱离年龄的阻隔,永远质疑规则,还提出并解决问题。他们会恪守底线,鲜明自己的立场。用至纯的心性去打动至真的万物。他们心神明皓,也正是这种不同,他们的火种更容易被掐灭。他们的春天也会更容易碰到凛冽的寒风。
中国近代,林徽因这朵花,开得尤为优雅和寻味。这位女子有着尤为健全的人格。这位女子有着浪漫柔软的心怀,和盈满诗意的笔墨。也有男子的持稳,吃苦和与当时大部分女子没有的坚毅和独立。他既是一颗文学界脱俗的星宿,也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学的始创者之一。
林徽因是不落凡尘的。它是黑暗里透亮的玻璃,让阳光穿射进当时黑暗的社会,驱散中国大地的严寒,给女性同胞希望和力量。
什么人有灵性,什么人就容易另类。世界是一片荷塘,莲花就那么几朵,大部分的还是污浊之物。人类自己都能反省到自己审视同胞的方法是分类。虎狼蛇鼠,自然都有各自的社群。什么花漂亮,就更容易被摘下。老天妒英才,命运恨善人。
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曾被一度摸黑,被传谣,被污蔑。林徽因的善良变成一把指向自己的枪。就连死后,名声也被侵扰污浊。这位真善的姑娘会安息吗。会的!一定会的!安歇刻意的诽谤,不纯的动机和别有用心,只是她眼前的浮雾,耳旁略过的风。它们可怜到不配影响品行端正之人的端正品行。
正是因为太过于耀眼,这些姿态优美的求真者把自己不小心完全暴露在了肮脏面前。一些声音企图摧毁那些美好的人物,就像初夏的暴雨欲摧残奇绝的花朵。但花朵落了,花香却不绝。清气永远辗转于人间。
活得不清不楚的人,模样和姿态都是有一些狼狈的。我见过许多矍铄无比、神清气朗,谈吐不凡还举止优美的人。他们的心是充盈洁净的,身处俗世却不落世俗。九十多岁的张爱玲临终前在上海出租屋里给自己写了一个讣告。九旬高龄的女诗人竟也保持着一颗纯粹净澈的童心。
在她一生最后的笔墨中,她野蘑菇似的“小木屋”,隔绝了上海的奢靡的繁华与庸俗。静静的,处在一个童话中的原始林的大树上。她吐完最后一丝气息时,还在思考如何让世间的贫贫众生爱憎分明,还堵着气说,不然永远停浮在冷寂的太空。
在那个即将月圆的,秋的某一天。静寂中月光被擦得清亮了,燥热的余夏在那时有了秋的凉爽。
穿跨时空,我看见了一朵绝异的花清丽地盛开着。不比海棠的妖艳、月季的脂粉厚重和牡丹的华贵。那是世间所不具的,唯一独特的花。
寻真的人是优雅的人,不占俗套又亲和的人。
寻真的人,心性敏捷。他们能感知到这个社会的状态,能为善而折腰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恶意。他们能在爱和嫉妒、不理解面前同时保持微笑。他们会为愚蠢的人心怀悲悯,但不会尝试去轻易改变他们。他们同时在外界和自己面前保持自洽,保持平衡,这是一种罕见的包容。他们被世界的光明指引,也同时接受现实的黑暗。
寻真的人,是少见的活得清醒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有挑战世俗,不屑阴险挑拨和恶语攻击的勇气。他们把自主权放在第一位,不依附,对自己有最清晰的认知。兼有理想的浪漫主义和明悉局势的现实主义。
宇宙的生生灭灭有如此高贵的灵魂,绮丽的优雅的花朵。他们清异透净,放在我们嘴里慢慢品觉时,仿佛可以相隔无数个世纪还能甘纯如初,永不衰竭。
当下的世界。我的感受是浮躁,对生活的无力感和疲惫。许多的“花朵”被尘粉遮掩了。这是一个对求真者不友好的环境。太多的消耗、
主流的崇尚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看不到自己内心的需求,盲目随流。
麻木者多时,寻真者显得尤为珍贵。敏锐优雅的灵魂领导着人类去发现高尚和人性物性的美丽、价值。不论身处在人间的何时何地,“优雅的花朵”永远让自己和他人如临三月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