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为炬 为民族复兴注入先锋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溯十四年艰苦抗争,革命英烈用血肉之躯筑牢民族脊梁,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铸就今日辉煌。实现民族复兴,广大党员干部需借抗战精神伟力勇毅前行,以“排头兵”之姿,凭过硬作风、昂扬斗志、精湛本领扛责奋进,在新征程交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答卷。

恪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本色,以矢志不渝的实干践行使命担当。民族复兴从不是轻轻松松的“坦途”,而是充满挑战的“长征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担当”二字刻进骨子里,少些“等靠要”的惰性,多些“马上办”的主动,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沉下身子,在群众需求的“急难愁盼”前扛起责任。无论是乡村振兴中扎根田间地头谋发展,还是改革攻坚中直面矛盾破梗阻,都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觉,把每一项任务抓实、每一件工作做细,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让担当成为民族复兴路上最鲜明的底色。

砥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敢打必胜的顽强斗志砥砺前行。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面对“硬骨头”“拦路虎”,广大党员干部决不能有“绕道走”的畏难情绪,更不能有“躺平摆烂”的消极心态。要从伟大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红色基因中汲取勇气,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敢于“亮剑”,在应对内部难题时勇于“攻坚”——面对技术“卡脖子”困境,敢于投身科研攻关一线;面对民生领域痛点,敢于打破利益藩篱;面对风险隐患,敢于挺身而出化解,以“不畏难、不避险、不服输”的顽强斗志,为民族复兴扫除前进路上的阻碍。

锻造“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过硬本领,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破解难题。民族复兴不仅需要“敢干事”的勇气,更需要“会干事”的能力。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若缺乏专业素养、不懂科学方法,再好的蓝图也难以落地。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既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把握民族复兴的战略方向;也要钻研业务知识,熟悉行业规律,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产业升级中懂技术、会统筹,在基层治理中善协调、能服务,在生态保护中知规律、有办法。同时,要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满足于“完成任务”,更追求“干出精品”,以过硬的专业能力破解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让本领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坚实“底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