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记忆以来,春晚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年夜主菜。小的时候,看春晚专挑相声小品,从中得以认识赵本山、冯巩等一众笑星演员。每年坐在电视机前就指望着那几个人赶紧出场,人一出现,几个小伙伴就做好准备开始傻笑,说一句笑一句,这样的快乐可以持续好几天。
后来长大一些,开始关注其他类型的节目,唱歌、舞蹈、魔术,很多东西值得一看,不过语言类节目仍然是我心目中的春晚主力军。特别是赵本山,从他成名之后连着好几年,他的小品一度成为全国人民的关注热点,本山大叔一跃成为小品王,将土香土味儿的东北腔发扬光大,甚至开创了春晚小品连续剧的先河,一年一部,吊足人们的胃口。
近几年,人们似乎很难再热衷于春晚。春晚的亮点也变得越来越生硬。从冯小刚到李敏镐,这种四处拼凑的热点让人们感觉到春晚的黔驴技穷。于是乎人们都说,春晚应该改变!这种论调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其实春晚也改变了很多年。早在赵本山仍在台上,刘谦刚开始走红的时候,春晚就开始关注人民群众的互联网生活,网上的热词热点热门话题纷纷涌入春晚。最初今年,人们看着新鲜,觉得有点过瘾。但几年之后,人们开始嗤之以鼻。网络的优势在于快,网上的热点一波接一波,等到年末再上到春晚的时候,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被炖的稀烂,毫无新意不说,反而有抄袭之嫌。
春晚毕竟是传统媒体的大舞台,而不是网络媒体的收容所。在新兴媒体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只有依靠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才能驳回大冢的眼球。好比这两年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一样,虽然这类节目在国外都有先例,但引进到国内仍可以让大家眼前一亮。人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创新,而不是每年反反复复炒弄几个网络词汇。现在新兴媒体也在加紧参与内容制作,但就目前的水平来说还是难以与传统媒体相抗衡,所以作为传媒老大的央视应该勇于担当起这样的重任,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和领路人。
当然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春晚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来要考虑长达数十载的历史和全国人民期盼下产生的巨大压力;二来也是在于春晚要符合全中国十几亿男女老少观众的口味,所谓众口难调实属不易。想要做出实质上的改变,就不得不面对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二点,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有7亿观众收看2014甲午马年春节联欢晚会,这其中可能只有不到一半的观众属于常常刷微博玩微信的网民。如果办春晚的人看到网上热议今年春晚如何如何差,看到人们在网上刷微博实时吐槽春晚,看到一大波人在春晚之夜在微信群里疯狂抢红包,你说他的感想会如何?说不定明年就一股脑把这些东西统统搬上春晚给你们看!这样一来剩下的那一大半观众该怎么办?他们可能是你最尊敬的老人,你最亲爱的父母,也可能是辛苦一年坐下来歇口气的农民兄弟。你全放些个网络上有的没的的蛋疼段子,叫他们看什么呢?
可是,我们的春晚恰恰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