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真

每个人性情秉性不一,构成了人世间的千姿百态。人们常常羡慕他人,或按世俗固有的标准,评判要求自己,会不会由此而致自我的迷失?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陶渊明
远离俗世的人情世故,诗书田园才是平素所好。

这首诗作于陶渊明在桓玄幕府任职期间,他休假期满,返还江陵,路经涂口(今湖北安陆)时所做。

在这之前,他已闲居归隐了三十年,不大关心尘世的事情。平素崇尚喜好诗书,林园之中也无世俗之情干扰。

对比之前较随性的生活,他忍不住感慨,何必舍去这样的生活,不顾世路迢迢,又去追求所谓的功名呢!

明月夜天清气朗,人在役途依然前行。

枻(yì),船桨。友生,朋友,《诗经·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昭昭、皛皛(xiǎo):明亮。

诗人在途中与朋友曾一度相聚,这时要分别了,他乘舟而行,江天空阔,新月皎洁,凉风吹拂,景色怡人。

但诗人却无心欣赏,只因为行役所累,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失落感。此时公务在身,无暇安睡,半夜还要孤单的远行。

旅途奔波、夜不能寐的境况,与诗人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情怀,形成强烈对比。

只愿坚守自然本性,不惧贫寒困苦。

商歌,出自《淮南子》,宁戚为求取功名,在齐桓公车下唱商歌之事,后以商歌指自荐求官。

诗人的志向不在功名利禄,而是向往着躬耕田园。他惟愿摘掉官帽,回归故里,不再为官禄纠缠牵绊。

虽然身居简陋,生活清寒,却可以修养自然本性,怡然自得,保持自己的名节。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不同的定义,活着都有不同的追求。面对世俗诱惑,难得的是坚持自我的自然本性,见素抱朴,返璞归真,认认真真过好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