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姓杜,专看大户
人们都叫我杜大户!
前些日子和几个朋友在家里聊天,聊起婚姻和家庭,一个老友的孩子说道:“杜老师,我闺蜜的男朋友说他也喜欢我,说是我们一南一北,互不干涉,他还说古代男人都是三妻四妾,传统文化不能丢。”在座的几位朋友听了甚是气愤,我跟孩子说,这个人是典型的渣男啊,三妻四妾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好的文化不传承发扬,而不学好,尽早远离这种人!
你看人家乔家,对子孙后代要求严格,从来不许乱搞。乔家家训,就有“不准纳妾”这一条。
在过去,许多纨绔子弟往往因为穷奢极侈、挥霍无度,最后导致倾家荡产。鉴于这些教训,乔家从乔致庸那时起,便订立了一些家规家法,以约束子弟,维护家族尊严。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钱人家男子一般都是三妻四妾,然而乔家几代人却没有一个纳妾的。乔致庸一生娶了六房女人,全是续弦。乔映霞的太太刘菊秀,是协和医专的校花,因为年龄悬殊,婚后女方另有所恋,最后两人离异,之后乔映霞便终生未娶。老三乔映霄,娶了祁县马家的闺女为妻,夫妻二人去北平游玩时遇上匪徒绑票,因未能及时营救,妻子惨遭毒手,之后乔映霄也是终身没有再娶。
老四乔映奎的太太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生不了孩子,当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按乔映奎的身份,讨个妾来生子延续香火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慑于家规,他只是过继个侄子为自己顶立门户。
当年乔家小孩上学的时候,有两条路,一条是近路,但是途中会经过风月场所;一条是大路,但是走起来会远一些。乔家规定,凡是走小路回来的孩童,回家一定会受到严厉的家法处置。
这一切都是源于乔家家训“和为贵,家睦族旺”,三妻四妾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家族矛盾,比如妻妾之间争风吃醋;子孙之间明争暗斗;儿孙无力承担家族重任。子孙的品行如果不端,整个家族的声誉势必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乔家家训还有一条是“善为先,无私讼公”。乔致庸将“为善最乐”的匾额高悬在正房门楼上,对子孙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他把积德行善当作治家要义。
乔家每天在门外拴上三头牛,谁家要用就牵去,傍晚送还就是了。乡邻如有困难,像家中死人了无力埋葬的,有病无钱请医求药的,家境不好过不了年的,只要在乔家门前央告几声,便可以领取一笔施舍。
在对待仆人方面,乔家总是宽容,不仅能保证佣人吃饱、穿暖,还非常尊重佣人,“在中堂”里的女仆只有成年已婚的老妈子,没有未出嫁的小丫环。乔家对待佣仆都比较和善,且佣金丰厚,逢年过节另有赏赐,还把肉、麦、煤、柴发送到各家。因此,佣仆对乔家一直奉若神明:干活时尽心尽力,克尽职守。
乔家能够汇通天下,靠的不仅仅是管理才能,还有他们做人做事的规矩,为什么大户人家都要立家训,定家谱?
没有家谱的家庭,就如断根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没有家风的家庭,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
不禁惭愧万分,我们现代人,又有多少人重视家风建设,有多少家庭树家风立家规?
大户人家,讲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