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辆轿车挤满24个人是什么感觉?一张长椅坐满24个人是什么感觉?
那如果,是一具身体存放着24个灵魂,又是什么感觉?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一个罪犯因犯下三宗强奸案和抢劫案被逮捕,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仍获判无罪的罪犯。
这个人就是比利,一名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
比利自8岁起,多次被继父殴打、威胁和强奸,有严重的精神疾患。在这悲惨的成长经历下,比利既想一死了之,又渴望能逃离这里继续生存,两种情绪反反复复,使得比利的内心不断分裂出新的人格。
16岁时,比利自杀未遂,从此,原本的比利就被其他人格“保护”了起来,一沉睡就是7年,经审查和医学判定,他至少拥有24个不同的人格。
这24个人格,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
有理性冷酷的英国人,有好斗易怒的反社会者,有胆小害怕的少年,有会做饭整理家务的少女,有喜剧演员,有小偷,有工作狂,有女同性恋……
比利的脑中就像一个大厅,中间有一束光,周围是一圈床,谁站在光下,谁就会占据比利的身体,他们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做了什么,也只有少部分人格发现了彼此的存在。
就是那个名叫阿曼连的女同性恋者,偷了比利的身体,犯下了三宗强奸少女案。
作家丹尼尔·凯斯经过与“比利们”的数百次谈话,采访了62位与比利相关的医生、家人、朋友等,于1981年出版了《24个比利》这本书。
《24个比利》揭示了比利悲惨的一生,也让多重人格症这种罕见的心理疾病走进大众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传记。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没有惊艳的伏笔,没有玄妙的转折,写作的技巧平平无奇,道出的故事却震撼人心。
这本书还启发了《分裂》、《禁闭岛》、《致命ID》、《搏击俱乐部》等一众烧脑电影。
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会质疑,比利究竟是真实存在的极端精神分裂患者,还是演技高超的罪犯。
据资料显示,精神病医生曾给比利做了脑电波检查,每一个人格的脑电波确实都不同。而后来的比利也没有回归正常生活,他被送进了专门收治精神病犯人的利马医院,比利在这家医院遭受了种种骇人的待遇。
想起一位媒体对《24个比利》的评论:“比利的故事其实是个悲剧,一个只有在文明社会,才会发生的悲剧”。看完这本书,也许我们还会陷入更深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