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点小时候馋嘴的事儿。
我是到上小学三年级才有零食的概念。那时候,我在邻村上学。放学了,同学们从学校里跑出来,书包在屁股上、大腿上一荡一荡。铅笔盒里面的铅笔像敲鼓一样,叮叮当当……常看到在校门前的马路上一个姑娘推着自行车,她车上有一个大口袋,里面有好多吃的!有五颜六色的粘牙糖,一毛钱十根,味道不怎么样。我吃得却是风生水起,含在嘴里化,可别嚼,会把牙粘下来!有爆米花,有山楂片,还有一毛钱一小把的瓜子。“兰州拉面”像草根,颜色焦黄,又是酸又是甜,那是写不出的美味。我至今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也没有吃过比它更好吃的零食!高中时隔壁班有个女生叫王兰兰,长得瘦小,也不善言。我每见她一次,都会怀念起我吃过的“兰州拉面”来,不知为什么!
“唐僧肉”也叫“老虎肉”其实是山楂做的,包装袋上画着武松打虎,也是又酸又甜。细细品,别说,还真有点像肉。不过,可仔细了!里面有核,弄不好会硌牙。还有用坏山楂做的,皮是褐色的,吃在嘴里也没劲儿;更有一种是被虫子蛀了的山楂,一堆小粉末,不知是不是虫子屎,不过我还是吃。一袋里并没有多少,若是这么仔细,怕是少吃一大半!
邻村的村口有一个小卖部。女同学都在那里买泡泡糖吃。我买的第一块泡泡糖就是在那里。那时候还不会吹,它在嘴里翻来覆去不得安生。有一次,偷了家里五毛钱,一下子买了五块泡泡糖!把它们一齐放进嘴里,塞得鼓囊囊的,嚼了很久。回到家,还舍不得吐,偷偷藏在一个木钵里。我哥哥不知怎么发现我偷钱这样事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下。我心里觉得很害怕,也很委屈。后来,我打开木钵一看,发现我的五块泡泡糖都长绿毛了。吓得我!同时,我也很难过。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偷过家里的钱了。
上初中时,我有了零花钱,每周一元。当时的物价水平是:辣条一毛钱一根,瓜子一毛钱一把,小酸枣两毛钱一袋,雪糕两毛钱一块。我买的基本是这几样。辣条直到现在仍是我的爱。这一块钱基本就够花了,甚至可以说过的很逍遥。夏天的晚上,买块雪糕,吸溜吸溜地吃完,也不刷牙,抹抹嘴就睡着了。小酸枣装在很长的袋子里,取了高大上的名儿,叫“酸梅”。大人怕酸,我给姐姐尝一颗,她眯着眼说“酸死驴!”
我们的初中和小学连在一起。有时候也会去小学看看有什么新近流行的零食。还真有新发现!有一次买到干海带丝,也是一毛钱一小袋。很细很干,上面还有白色的沫沫。什么味道?忘了!有一次,不知怎么,我得到10块钱的巨款,可惜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把它弄丢了!急得简直挖心挖肺一样难受!我跑到厕所,蹲下起来,里里外外看了100遍。我还怀疑是被同院住的女孩捡到了,还和两个伙伴监视人家,黑灯瞎火地猫在人家屋后,踮着脚扒着窗户往里瞧。
高中基本没吃什么零食。
大学时候,有一年暑假我没有回家,在学校准备考试。室友从老家回来,打电话叫我出去。我们在夏夜的风里,分吃了一袋“无花果”。很有点当年“兰州拉面”的风韵。一瞬间,我觉得童年不曾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