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讲得是惊恐和恐惧。
说起惊恐和恐惧这两个词,大家可能觉得有同感,觉得自己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什么怕蛇怕虫子,又或者是恐高恐密集。
体验大家都有,但作为一个咨询师,你要做的可不止是简单的听故事,而是要学习该如何去解读以及判断。
心理冲突模式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心理冲突的运作机制,就做了一个模式图,原谅我捉急的画图能力:
焦虑障碍诊断5步骤
惊恐和恐惧都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也有共通之处,所以此处统一用焦虑障碍指代。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颇多,像DSM-5或者ICD-10上也都有一定的篇幅具体描述过如何去鉴别和诊断,在精神分析中对此类疾病得诊断也存在着独到的思路:
1.确保患者的现实检验功能的完整性;
2.探索症状,切忌过多关注于焦虑的外显症状本身;
3.探索病因:了解患者的重要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亲密关系等);
4.聚焦于患者的愿望、现实问题和超我/良知;
5.检测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外使用的防御机制。
探索治疗中的防御机制
a)在患者身上看到很显然被他/她忽略的信息时;
b)在交谈时治疗师突然很想问他一些问题时。
比较经典的几句话
一个患者如果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某种恐惧,那么他至少也是边缘性精神病性患者,更严重的则是精神病性患者。——Otto F. Kernberg
一个人是不存在害怕自己的恐惧情绪的,事实上这只是包含了某种防御的机制,但我们可能并不知道。——Charles Brenner
案例督导
感觉分析的蛮精彩的,就节选一部分直接贴上来了,可以看看他分析的思路怎样的。
咨询师说:来访者是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高中学生,因为头疼来做的咨询。之前因为头疼她去过医院,检查结果是焦虑症。她陈诉说以前只是偶尔头疼,上了高中学业压力变大,而坐她旁边的女生成绩又比她好,她的这种头疼、不想去上学的症状就变得频繁起来,有过一段时间休学。
老布分析: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头疼,可以把头疼看作是肌肉紧张的表现。而这个女生面对紧张采取的防御方式是退行,她想从十六七岁的青春期退回到童年期,重新回到她妈妈的怀抱中去,得到她妈妈的照顾。
咨询师说:另外,患者在小时候比较缺乏父母关爱,她父母的关系不好而且父亲有过出轨,母亲因这件事很抑郁,甚至有一次给她留了张纸条,说自己不想活了。我曾经让她打过分,她觉得他妈妈依赖她更甚于她依赖她妈妈。
老布分析:这个患者随着自己的慢慢长大,她心里也清楚总有一天会离开她妈妈。一旦她有动力想要离开,但是他妈妈又是如此的依赖她,而这种行为在她看来就是对妈妈的攻击。
她怕伤害到妈妈而产生内疚感,进而紧张甚至头疼。而她回到家的行为因为自己没有离开,除了会缓解头疼,也有安慰妈妈的意味在里面。
另外,她还有一层内疚感来源于她和爸爸的关系,我推测这种关系可能好过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里面有些俄狄浦斯冲突的因素在里面。
作为一个治疗师,你要慢慢让患者明白他的这些冲突都会和内疚有关,包括她要从妈妈身边离开,包括她的离开意味着不能照顾她妈妈。你们可以就内疚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推荐读物: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Jerome S. Black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