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次高速拥堵,今年的十一长假,放弃所有外出计划,拿出几本尘封已久,一直没时间看的书,关上书房的门,顺便关上手机……….
当假期即将结束,再次打开手机,曾经熟悉的朋友圈早已刷爆,旅游党、微商党、红包党、拍饭党、自拍自恋的,秀车秀恩爱的,依旧充斥在朋友圈,在我沉迷书海的几天,竟然错过了无数个未接来电,一次同学聚会,一次婚宴和两次同事的饭局,真不知道是应该遗憾(qìng xìng)还是庆幸。
朋友圈,想说爱你不容易
微信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社交平台,由最初的社交聊天软件,在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的同时俨然变成一个万能工具。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之所以能够取代论坛、博客、微博,成为国人网络社交的主要空间,是其成功地在手机上搭建起中国人熟悉的圈子。一个典型中国人的社交生活,由无数圈子组成,身处圈内的人除了能在线下推杯换盏、勾肩搭背之间达成利益交换,更多的是在线上刷存在感、进而陷入到“总是羡慕别人”和“处心积虑让别人羡慕”的境地。
更有甚者,把朋友圈当做肆意消费的场所,每天不间断的发朋友圈,不但影响到正常的社交,更是在消费朋友对你的信任和你自己的人品。
当我们每天都在被无用的各种信息、谣言、鸡汤、广告狂轰乱炸,朋友圈里的你的选择和关注,直接影响到了你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走向。
净化朋友圈,拒绝无用社交
当你净化你的朋友圈,你所关闭和放弃的,是一个个喧嚣繁杂的小世界,你无须再违心地点赞,无须担心再被消费、被娱乐,被拉仇恨,看不到所有负能量的情绪,那些低质量无用的社交,是对生活的消磨,对精力的浪费,和对生命的辜负。
真的要那么绝情吗?―――怎么可能
朋友圈不在,那些志同道合、彼此成就的真正的朋友依然还在。
强大自己,你就是圈子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因为这句话,我们总不忘到处留下电话,索取联系方式。在专注于结交“朋友”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前提:平等才能对话。
主动地去社交,结识新的朋友,尤其是行业的前辈或名人,以期能够有所学习和提高,多了解些信息,甚至寻找机会。这并没有错。实际上圈子里的关系大多是基于合作,出于互助的目的。如果只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和回馈,则不能长久。
即使你混在一个高大上的群里,你也不会有真正的话语权,没有人关心你说什么。
所以,真正决定你朋友圈质量的,是你自己的实力。
选择性地放弃,绝非孤独地进化
当我们去分享自己、倾听朋友,感觉很温暖;
当我们分享价值信息,了解并学习朋友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感觉很充实;
当我们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花式广告和营销活动推广,感觉被利用;
不管它是社交资源,是信息的窗口、还是生意的来源、服务的对象或提供者,朋友圈不断在扩大,也不得不让我们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善意地利用、合理地经营、避开负效应才是正确的选择。
沉迷朋友圈是一种病态,与朋友圈绝缘也非理性,毕竟,你不可能孤独地进化。
做生活中的减法,断舍离,从你的朋友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