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小王子》这本书之前,是先在网上刷到了电影要重映。之前也不知道小王子还有电影,就想刚好可以看场电影,顺便写下原著。
于是,就有了《小王子》的书稿。

1.电影
那天,我去看了电影。
进影厅后,发现一个大影厅,就我一个人。然后坐到了一个按摩椅,我往后一靠,还工作了起来,我转头看了看,扫码关掉了。当时,加上灯也关了,氛围感觉挺吊诡的。我其实还有点紧张。
不过,就在电影要开始的时候,还好来了一家人,一对父母带着一个孩子,坐在我前排。心情就放松一点了。
当时觉得爸爸妈妈带着小女孩看这部电影,还是有些温馨的。可能是人也不多,小女孩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时不时还和家长交流几句。
我觉得,这个瞬间应该是让人感到快乐的,至少在当时的他们看来。
说回电影本身,其实和原著还是有些出入的。比如,电影里加入了一对母女。妈妈是鸡娃的,孩子是想要自由的。
这时的小王子,不仅仅是书中的人物,他还成了一名打工人。做着最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还担心自己失业。
整体看下来,觉得主题有些偏向教育。
但最后小女孩的话,挺让人深刻的。她说:“如果你想要制造羁绊,就得承受流泪的风险。”
很值得细读的一句话。
2.书
《小王子》这本书,我同学在中学就给我送了一本。那时其实并读不懂。或者说,中学时期,读我现在读的这些名著,都不怎么能读懂。充其量就是看了一遍,记住了某些名著的作者名,或者作品名。
就像这本书,我之前就读了好几遍,也是准备写书稿的。但那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写。心里还是觉得按投稿的标准去写,有点难度还要花时间。可能就是怕麻烦。
所以,在前些天准备写的时候,我又把书看了一遍。
挑了几句值得思考的句子展开写的。这样写下来,其实就会在想怎么写的过程中,把很多事想明白了。
譬如,让我重新审视“小孩子有时比较烦”这件事。
文中我也浅浅提了一下,大人有时觉得小孩比较烦。他们或许感觉不到自己烦人,大人甚至都感觉不到自己莫名的情绪是对小孩感到烦。
大概就是各方面的不对等吧。
有时看到一些小孩,其实我是比较有耐心的。但有时,觉得小孩根本管不住时,真的是太烦人了。
所以说,现在的婚育问题,真挺值得思考的。二十多岁就要撑起一个家,感觉有点是被推着走的,自己都还没真正成长起来。
我觉得过早承担一些东西,会给人很大的精神压力。消耗太多、太早,都不曾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虽然这么说,有些悲观。
但还是想说,每个人不能总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吧。为自己多考虑一下,才有真正的余力去考虑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