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九,大年初二,一个喜庆的日子。电视上重播着里约奥运的女排半决赛,中国迎战荷兰。我隐约对这场比赛有些印象,但具体之处又很模糊:具体的是记忆中确实存在过这么一场比赛,模糊的是这场比赛如何展开不得而知。那都是大约半年前的事了,随它去也罢。
尽管中国女排最终摘得冠军的事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也丝毫不影响我观战的雅兴——或者说我早已习惯了带着结果回味过程的这样一个设定。当初我读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只要一掀开书页,总会有人时时刻刻提醒我:“嘿,小心,整车人都是凶手。”再读她的《无人生还》,又收获了“全都是法官干的好事”这种妙不可言的天大喜讯。我想,小说里面的侦探如果能听到我们的谈话,势必会笑开花。
如果仅仅是这些,我姑且咬牙忍受。但现实是连《鬼吹灯》这种具有时代性的网剧也无法幸免:郝教授怎样、陈教授如何,这些东西我在播放之前就知道得一清二楚。所有的剧情都向预先设定好了一般有条不紊地朝某个方向行进着。过程失去了意义,单纯又单调地消磨着时间,直到你忍无可忍的中止,或者像我一样熬过这段艰难的岁月。所幸,《神探夏洛克》至今安然无恙,但这两天也要尽快收尾,不可大意。
以上这些放在现在讨论难免不合时宜,于是另当别论。中国对荷兰的女排半决赛才是今天的主题。这是一场精彩的对局。
中国女排此刻之所以能够站在我面前与荷兰女排一较高下,并非因为我恰巧在今天打开了电视的缘故,而是她们在四分之一决赛上艰难战胜东道主巴西的结果。巴西女排实力强劲,闻名于世,但中国女排也不甘示弱。这将是一场血战无疑。比赛中,双方艰难鏖战,无论是大比分还是小比分都有来有回。就在你追我赶之间,比赛被拖入了决胜局。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女排凭借出色的发挥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仅仅两分。比赛结束的哨声一响,队员们相拥、躺地、尖叫、无言,有人笑靥如花,有人洒泪如雨,观众默默离席,裁判也退下了高台,颇有种将四分之一决赛打成决赛的感觉。我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是多么的沉重,它一股脑地将所有情感浓缩于一场比赛,直勾勾地碾压着头也不回地开去远方。
虽说过了巴西的难关,但本场对手荷兰同样不可小觑。开场后中国女排先手取得一局优势,随即马上被荷兰女排扳平。第二局中有一球让我相当印象深刻,需要特别指出。那时的比分是16(中国):14(荷兰)。中国女排开出发球,球路很飘。荷兰女排的接球手出现失误,只能勉强将球打过密网,将球权拱手相让。中国女排抓住机会佯装强攻,实则轻吊,灵性十足。荷兰女排在这虚晃过后马上反应过来,飞扑救起,排球划过半空,落在了中国女排的半区。中国女排重新组织进攻,把球分到左路,又如法炮制了之前轻吊的手法。可谓是兵不厌诈,对手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阵手忙脚乱好歹再次起死回生。接着就是双方之间进攻与防守的不断转换,传球,扣杀,跃起,拦网,场面激动人心,排球随场边的呼喊此起彼伏,解说嘉宾也情绪高涨,所有人都陶醉于这一刻和这一刻的下一刻。这一球最后并未让中国女排的记分牌翻上一页固然遗憾,但却令看的人血脉喷张、酣畅淋漓。之后几局双方都发挥出色,中国女排则更胜一筹,最终以3:1的大比分胜出,与塞尔维亚会师决赛。
我振臂高呼,这份喜悦突破半年之久的时光有增无减地传递到这里,让人倍感舒畅。我决定为这场难得的胜利记下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