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需如履薄冰

要警惕着最大的恶意与背叛,并做好心理准备,接受防不胜防的意外结果,再去行善。

知道了求助者的困境、痛苦,也要知道求助者的软弱,软弱意味着不可控的恶,面对困境会动摇,面对痛苦会逃避,溺水时会将施救者拉下水,无助时会怨恨。

求助者会释放善意的信号,最诚恳的表情、语气、态度,但不是诚恳、善意的行动。

并非是伪善,但也会误导,这是一种源自本能的欺骗行为。

要说可恶,也不是可恶,考虑到求助者面对的困境,以及他本身的能力远不足以应对,只能鼓励别人坚强,不能要求。

不仅要小心翼翼地去防备,而且要小心翼翼地去帮助。

求助者承担不起多少损失,容错率很低,如果求助者相信了随意的建议,面对的风险只能说是听天由命。

哪怕损失实际上没有多大,但求助者在心理上是承受不了的,会陷入恐慌。

除了要考虑求助者面对的风险,还要考虑信任关系,关系的远近。

随着信任的建立,关系也会越来越近,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产生依赖。如果求助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不是靠自己去思考、处理,更多的是靠施助者提供的方法去照抄,用施助者提供的资源去堵窟窿,这样的依赖关系一旦建立,求助者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第一选择就会是逃避,并且躲到施助者的背后,或者说将施助者拽到身前。

依赖和依靠是不同的。施助者多数情况下没法替代父母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倾其所有,除了以钱为主的资源,还有同样重要的精神上的支持,对错误的包容,以及面对困难的意志,而不是只以名义“你应该坚强”实际上是埋怨和指责,以及利用供给关系产生的权力去压迫。

但施助者充当不了这种角色,准确来说只能给一两个人充当这种角色,消耗的精力和资源太多。

考虑到以上的问题,可操作的空间就很窄了,用双截棍去夹针然后缝伤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