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终生都在抱怨“没有机会”,可事实上总是有大把大把的“机会”从眼前划过,从手中溜走。
一、概念
百度百科【机会】: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
从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机会”本身的属性——时间性和有利性。
“时间性”,一方面表明“机会”在一定时间段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比如楼市,现在北京还有几千块一平米的房子吗?比如互联网公司腾讯,上市时买入一万元股票,持有到今天就是两百多万,上涨了两百多倍;另一方面也说明“机会”的广泛存在,在时间的维度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机会每时每刻都存在。
“有利性”,指的是“机会”的价值含量。比如今天再去创造一个“腾讯”、“阿里巴巴”,概率就小的多,再比如,北上广的房价较十多年前涨了十几倍几十倍,那么还能再涨那么多吗?概率是不是就小的多。
二、为什么抓不住机会
很多人都会惋惜后悔,没有好好利用大学四年,没有早点打磨一项技能,让自己足够优秀。
我也是一样,毕业十年了都没利用好时间,充分打磨一项专业技能,让自己有底气有能力做出更好的选择。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你即使再怎么后悔,也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时间还是在自顾自的流逝,是走老路还是做出改变?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唯有深刻经历过才懂得其中真谛,“多么痛的领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可是回头想想我们珍惜的不过是那“失去”的东西,似乎对现有的依然采取无视的态度,比如面对成长的“机会”、锻炼的“时机”、方向的“选择”。我们在不停的重复“失去”和“珍惜”。
所以与其后悔当时没有抓住机会,不如让未来的自己不后悔,好好把握当下,这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卡耐基说过,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潮我们冲奔而来时,用兀自闭着眼睛。很少有人能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我们抱怨“没有机会”的次数已经数不清,可嘲讽的是“活生生的放在眼前”、“被机会绊倒,都看不见”,这种主动的视而不见,过滤机会的能力是怎么练成的呢?
“睁眼瞎“很形象贴切的描绘了这一现象。那些所谓“错过”应该是正常发挥而已,没有“错过”可能是发挥失常。
在今天这个教育环境,互联网普及程度下,所谓“睁眼瞎”就是你能看得到“机会”,但是就是抓不住“机会”。比如你看得懂互联网发展态势,就是获取不到核心信息,分辨不出其中的逻辑。你不会计算机编程,你不懂英语,那就是今天这个世界的“文盲”。这和“睁眼瞎”没有区别。
既然“机会”之中,时效性和价值含量都具有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对所有人来说,确定的是什么——“有准备”,大家都没有先天的优势,那么,“有准备”就显然是抓住“机会”最重要的因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可能是你听的耳朵起茧子的一句话。
那既然“有准备”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不马上开始锻炼自己,积累自己,开始准备。比如开始码字、学英语、学编程、学习理财技能……
当你离开体制,或者遇到下一个“红利”浪潮来袭,抓住一个浪花,就是一片新的世界。
三、行动篇
001不能改变你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无用的,充其量只是填充了你的大脑,让你的嘴皮子耍的更溜。而最终真正胜出的都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002在体制内在专业的范围内,我们该怎么做?如何获得业务能力的积累,如何打磨自己的技能,如何借助互联网更好的成长。请记住,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中,而是否行动,在于你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寒意。
003“要让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野心”。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看不上“小”机会,抓不住“大”趋势,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要忘记你做的一切都将回馈于你。
004学会用Google和wikipedia,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问别人。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分析,丢掉拐杖,虽然开始步履蹒跚,但是渐渐的你就能够适应,并且越走越顺。
好的,总结一下。
基于“机会”的属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时间性”和“有利性”是不确定性因素,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有准备”才是最重要的那个东西,于是开始琢磨……
飞着的鸟总会捕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