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对自身缺乏的,或是不自信的东西会格外的在意和缺乏抵抗力,总是迫切希望通过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或金钱,好让自己在这上面有所进益,比如:
一个肥胖的人,只要看到与瘦身减肥相关的文章都会忍不住打开,希望借鉴别人的方法或技巧帮助自己减肥成功。
一个迫切希望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人,对各种英语速成法培训课程同样没有抵抗力。
一个字写得不好看的人,总是格外留意身边人的字,看到写得好看的会羡慕,会去模仿,迫切的希望自己也能写出一手好字。
再比如我,在与人交流这件事情上就特别的不自信,我非常羡慕和欣赏那些精通说话之道的人,他们总能在山重水复中,柳暗花明,在进退两难时,左右蓬源。我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因此每当看到讲说话之道、说话技术相关的文章我都会点开来看,也买不少这方面的书,比如《说话就是生产力》、《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非暴力沟通》、《口才与演讲》等。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看了比尔·卢卡斯的《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的书,作者从沟通、谈判和记忆等九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聪明人的思维习惯,并给出了适合普通人的实践方法。
书中沟通部分讲到的在请求或者要求对方做某件事时的三个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的实用,下面将它分享给大家:
1、如何请求别人?
小林急着去打印店复印几份文件,但是排队的人很多,她该怎样跟前面的人沟通才能插上队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教授做过的类似试验。在向他人提出请求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话术跟对方沟通,成功几率大不相同。在第一场实验中,使用的话术是“打扰一下,我有5页文件需要复印,可以让我先用一下复印机吗?”成功几率是60%。第二场试验则使用了“打扰一下,我有5页文件需要复印,可以让我先用一下复印机吗?因为我急着要几份副本给客户。”成功率马上提升到了94%。
发现了吗?第二种沟通方式中,虽然只多了一句简单的解释,却更容易让对方做出友善的回应,同意帮你的忙。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请求或者要求对方做某件事时,附上简单的解释说明,效果会更好。比如你在机场转机,排队的人很多,飞机还有50分钟就要起飞了,你的落地签和入境手续都还没办好,如果你在和前面的人沟通时说:不好意思,我搭乘的航班还有50分钟就要起飞了,可以让我先排前面吗?相信很多人都会乐意礼让你。
因此,日常沟通需要请求别人帮助时,不妨多加一句解释,有助于事半功倍。
2、如何表达不同观点?
在日常沟通中,经常会遇到分歧,有的人会直接地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认为……”。这时谈话就会陷入尴尬。
这个时候如何才能既照顾到对方,又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呢?
我们首先要尊重对方的观点,不要表现出冒犯的言行,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试着用下面3个句式进行沟通:
你说得不错,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
这个问题也许没那么简单,也有可能是……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分歧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学会照顾对方的感受,在肯定对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3、如何给出有效的反馈?
运用“SAQ”法作出反馈,比如你正在带一个实习生,对于她提交的文案你并不满意,这时就可套用“SAQ”法给出有效建议:
S,即Specific,明确
阅读之后,先如实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不要有任何顾虑,等全部问题列出之后再进行优化,这样利于有效明确问题且不遗漏。例如,你看到标题的第一反应是:这写的是什么啊,完全没有让人点开看的欲望。但你知道直接这样讲会打击到自尊心,然后重新组织语言后说“标题太平淡了,缺乏吸引力”。
A,即Actionable,可行
确保自己的建议是有用的,对方看了之后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比如标题部分的建议是,“围绕焦虑这个关键词,用问句的形式,可以参考某某公众号的标题”。
Q,即Quick,迅速
给意见要及时,最好不要超过一天。实习生刚写完文案,印象还很深刻,如果在这时候拿到反馈,修改起来会比较迅速,否则过几天再看的话,就得重新进入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给出建议前,可以找出一两个值得赞美的地方,放在最前面,这样后面的意见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刺耳了。比如,可以先肯定实习生文案的角度新颖、有创意。
总结一下,当请求或者要求对方做某件事时,简单说明原因,效果会更好;遇到分歧时,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给出的反馈,要迅速、明确、可操作,同时别忘了夸奖对方。
如果你好的沟通技巧,欢迎在下方评论分享,一起学着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很高兴你能看到这,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