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即《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中国旅游日”,特在这天去游司空山,以向崇仰的徐霞客致意!
这次上司空山,一个最主要的感受是累——上山路陡,台阶多多,腿膝辛苦。从山下大路开始步行,一个半小时到“二祖寺”,再近五十分钟到达山顶,全程用了近二个半小时。这天太阳颇晒,气温超过三十度,可算是入夏最热的一天。途中汗珠直冒,臂、额,连脑袋上都是,想起登泰山也没出这么多汗呀。除了天热外,也跟乘车过来有关,加上前一日去五河已走了不少的路,晚上又没休息好,这第二日又来爬司空山,自然虚汗连连。回来后三四天,腿仍微酸,且轻微感冒。另一个主要印象,是在登山途中遇到的一对挑山工夫妇。
上山途中,距离二祖寺已不远,闻前方山上有人声。来到前面一处石阶,迎面下来俩个人。一男一女,女的走在前面,他们手上拿着绳子扁担,原来是挑货完成后下山来。由自己走空手路尚如此累乏,可知他们挑东西上山是何等辛苦,擦肩而过之时,心里不由敬佩。
我本想赶十一点车再去冶溪,以为用两个小时完成上下山。实际中,仅上山就用了二个多小时,所以在山顶就放弃了冶溪访点,单爬司空山好了。在山顶望景歇息了近一个小时,中午十二点后下山。
又经二祖寺,绕到大殿右侧看太白书堂,由此正式下山。下山比上山要快,走过了大瀑布崖附近最陡的台阶,来到开始上山的台阶路段,又遇见了那对夫妇。
女的挑着一担货走在前面。我说,您们又挑一趟上去啊。女人说,有人买了苹果。见担一头是三箱苹果,另一头尼龙袋盛装。问有多重?七十斤。一趟多少钱?150元。
我在泰山黄山都看见过挑山工。泰山十八盘,几近直上的石阶,肩上压着货物,腿身承担重量,一步一步向上,但都是健壮的汉子,没有看见过女挑山工。
这位女人约摸四五十岁,中等身材,感到特别能吃苦。司空山的台阶不仅陡,且窄。看她一步一脚吃力向上,说不出的心情。
又走了几十米,见路中有一只大缸,准确说,是一只大花盆,直径约一米。奇怪这上山路上怎么会有一只花盆?见旁边坐着一位男人就明白了,原来正是和女人一起挑货的男人。男人在擦汗,显得很疲劳,感觉比女人还要累。送这个花盆上山可不比挑一担货要容易啊,男人说,主要是不好扛。
后来和另三个下山的游人说起,得知他们这是挑第三趟,上午已经挑了两趟,那么,在我上山见到时,是他们的第二趟。想我上下山一趟,已经累够了,更别说挑东西上下跑三趟,真是了不得!又在算他们的工钱:一趟150元,三趟就是450元,一天挣450元也是可观的。但是,他们的辛苦我们不可能体会到,况且,总不能天天这样挑吧。就算是他们可以天天这样的挑,但实在是辛苦钱,450元一天也是不多啊。
我在想:人都希望有个既轻闲待遇又好的工作,谁会愿意像这对夫妇一样卖力受苦辛呢?那么,这对夫妇为什么要挑呢?一个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需要钱,要支撑他们身后的家庭,要对儿女担当奉献,这才是他们的动力和干劲,有了这个源泉,心里也不觉得苦吧,收获的而是甘甜。
由此有感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传承发展,必然有一辈人或几代人的砥砺前行,勤奋吃苦的积累,才换来更优化的生命未来。
我见偏远乡镇山中人家,都建设得很不错。其实,他们未必有多么聪明,也不是靠的什么轻巧事致的富,而在于他们的勤劳吃苦。譬如告乡(培植茯苓)、打锡纸,等都是枯燥的力气活。不仅勤恳,还懂得节俭,将钱花在每一个必要处,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费,这就是大别山人的本色。想起司空山挑山工夫妇,他们的形象是那样伟岸,令我羞愧,叫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