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二姐拿了一把脑瓜藤回来。藤杆粗壮,色泽黄白,不像平时我们买的那种绿油油,细嫩的南瓜藤。
没等我抛出疑问,二姐主动介绍:在小区门口碰到一老奶奶,只剩这一把南瓜藤了,我就买了,反正就几块钱!
二姐心地善良,见不得他人疾苦。可我知道,这种“最后一把”菜,就是别人从早卖到晚,一整框里挑剩的,无论色泽还是口感极有可能是最差的那一把。甚至,有的老奶奶就是利用“二姐”她们的善良在卖些本来品质就很差的菜!
因为我曾亲眼目睹,类似被忽悠的事,就发生在我和妻子身上。
5年前,我和老婆在小城步行街刚开店,到了傍晚临近关店,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提着个小竹篮子,装着一包包小鱼干、一袋袋干豆腐和些季节性青菜,进店就诉苦:“卖了一天了,只剩这一点点了,能否帮个忙,买了好让她早点回去。”
老婆婆满脸皱纹,一双褐色大手像老松树皮般沟壑层叠,衣着朴素,俨然就是邻家老奶奶。她一张嘴,老婆就心软,觉得反正要买菜吃,于是就掏钱买了下来,既不还价,也不看秤。可我用这老婆婆的“剩菜”下了几次厨,总感觉要么菜叶子太烂、菜杆子太老,要么腊味不地道!
老婆却怨我,不知日行一善的道理。
有一天,去店里,走到步行街附近,看见这老婆婆从一个箩筐里拿些干豆腐、晒干的小鱼仔出来,旁边有个瘦削老头帮忙接着再装进篮子里。
我很好奇,不觉得就停在远处观察。装满篮子后,老婆婆提着往步行街里走去,一家店接一家店地问询是否要买菜,碰到个别年轻女老板,仍是那套耳熟的说词:最后一点菜,卖了好早点回家……
有个卖女装的美女老板看见她走进店,立马直摆手,并大声说:“不要”。老婆婆也不多讲,转身就走!
我恰好认识这美女老板,上前问她为什么不买一点,就当助农增收!
美女老板笑了,说这老婆婆就是个大忽悠。一年四季都在步行街附近卖菜,每次都装可怜,就卖一点点,价格不便宜,品质很差;卖的理由要么是卖了一天后剩余的“最后一点点”要么是“家里种的,吃不了这么多!”
这不正是老婆婆对我和妻子说的两个理由?难道我上当了?我不由得在心里打了个寒颤!
美女老板接着介绍,在步行街开店久了的人都认识她!晓得她套路,上两次当后就直接无视她的存在了!她也就骗骗新来的老板和服务员。
辞别美女老板,我慢慢地跟在老婆婆后面。果然在一家服装店,一次性卖出后,她又回到了步行街门口的老头那,这次老头不紧不慢地帮她又装满了一篮,她又提着满满的一篮子去了别的地方。
站在热闹繁华人潮汹涌的步行街中央,我内心悲凉,人心似海,深不可测!
其实这种忽悠手法并不高级,在电商上屡见不鲜:号称某地农特产品红枣、苹果大丰收,但因信息不对称或交通不畅通,卖不出去,老人家里的孙子在医院着急要医疗费,或者老人家是退役军人,年轻时是抗战英雄…
悲惨的故事打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一时间,让人忘了购买水果的初心!可慢慢地,聪明人发现,类似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有的甚至连老农的照片都没替换,山东老农、陕西老农,广西老农都是一模一样。
谎言,不攻自破。善良,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