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们研究生一年级的选修课之一。我十分喜欢老师,她看问题的点,可谓准确而细致,并且分析问题时,亦是条理清晰,有理可依。除此之外,这节课的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分享环节。(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分享自己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新的)和一些想(要跟)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课堂(的)分享的环节是纯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课堂上,没有特殊身份(,)。教授也好,名人也好,访学老师也好,新入学的学生也好……大家统一为:师和生。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外在名声、名利而洋洋自得,不免妄自菲薄,趾高气昂。这样的课堂还如何分享学习呢?其次,分享的内容纯粹。在这间教室,这个课堂,因为老师真挚,学生真诚,所以分享的内容也都是(那么)真实的。访学的老师和博士们,其中有些博士已经声名远扬。但他们毫无保留分享他们的经验,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同样细心解答,异常谦卑。(我想)这些分享,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即使)即便是一对一的课堂,也不会像这样的分享、充实、丰富、细致、全面。
今天分享的内容之一,关于教育中的教学示范。分享者是一位研究生一年级声乐方向的男生。他的语言表达比较清晰,肢体动作协调。根据他的代课经验,他的观点认为:教师的反面示范更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其一,声音不可保留(,)。学生唱完很难有关于自己声音的记忆。此时,若老师能针对学生的问题,做示范,会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到,问题所在。其二,教师在错误示范的同时,要随之从错转正,即,从错误的点,“归位”到声音正确位置。
我暂且不评论这位学生分享的内容正确与否。分享之后,是老师的点评。老师认为,一般情况下,这种示范错误声音,有可能造成错误的强化。对于老师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学生,不仅限于学习声乐,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比如说我(自己)的一个弟弟,小时候被别人逗着玩,养成了口吃的坏习惯。家人一直提醒他,不要结巴,不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起到了提醒的效果。当然,不能以偏概全,笔者认为,相比之下,年龄稍大的学生应该比较适合对比示范教学。一方面,年龄大的学生,理解力较强,可以很快理解老师的部分表达。另一方面,他们的控制力较低龄学生来说,更好一些。示范错误之后,再次发声,便会注意到老师所说所指,控制声音,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除此之外,我自己的观点还是相对中和一些。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所谓对错。方法用在哪里?对象是谁?就如上文所说,示范错误声音,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此方法就具有较强的两面性,并且是,不可把控的两面性。即,我们不能确定,这样的示范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是强化了错误还是解决了问题。当然,不排除一些低龄学生,也有理解力很好,控制力非常好的个例。所以,我依然保持中庸的态度。并且认为,灵活多变,是教育之道。灵活多变,对应因材施教,我认为(也是)可以理解为相近之意。
有效的课堂,每一节课,都会让生有所思有所想。今天的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是如此,今后属于我们的课堂亦是如此。今天,我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受益,今后属于我的课堂,希望亦是如此。为了这个“希望”,把这今日“受益”记录下来,望日后教学时,时时想起,事事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