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刹海市》想到的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偶发小文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想,只是缘于最新的视频消息,截至公元2023年7月30日,《罗刹海市》全球播放量突破120亿,也成为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自豪,与此同时,那英的评论区留言已惊人的高达3000多万条了,其中恶评量有望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消息是否属实,尚待考证。提笔给本文标题时,不知道怎么在《罗刹海市》加什么标点符号,略有些尴尬,还是羞于自己的学识浅薄与孤陋,毕竟罗刹海市虽然是首歌曲,但应该是文案,书名号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一直以来,虽然该作者的歌曲作品流传甚广,颇为大众喜爱,但总算是被圈中人惦记,贴上了标签,不入流,被定义为没有审美价值,可是,大众的喜好可能缺乏专业的标准,仅仅从感官上的愉悦感来评判,我们也没有从专业人士那里听到专业的解释,只是感官的蠕动比较舒服而已,反映出来的口碑确实还不赖,至少是容易被大众接受吧。

据说这首歌有许多的内涵,甚至是国外的政要都对号入座了,诸如美丽国,德国的政府等等也牵连其中,如此的国际化流行传播,真是始料不及的,不仅仅是本人,恐怕发行者也是叹为观止的吧?至于讽刺与内涵有指,我想只是猜测而已,不似鲁迅先生在杂文里骂人指名道姓的那么明显,法律上追究恐怕是猜测而已,落到实处的话,我估摸着只会是媒体在赚钱,靠这个题材可以多一些谈资和论战,搏些吃瓜群众的眼球赚取流量而已。

有人说,刀郎先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那些诋毁他的人,没有时间去反驳和回怼,只是沉默积累了若干年,出了一幅对号入座的作品,让别人坐上了风口浪尖,自己却坐收资本的渔利,大快人心之余,叹的是高手出招无形有效,直指敌人要害而不近身,修炼至极,近乎于妖。

《罗刹海市》的文化内容想必教育了大家,原来故事是可以传唱的,典故只是点缀,我们初听起来一定感觉是莫名其妙的,但有人解读就释然了,这还是圈中人的功劳,我想,策划这一曲的人一定是在看走势,他选的腕儿不是你能想象到的,留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佩服,是一声叹息。

不去纠结那些恩怨了,那是别人的故事或别人希望营造的故事,既然这里说从《罗刹海市》想到的,那就说说自己所想的吧。

画面一转到农民歌手朱之文,之所以称谓歌手是他只能模仿和拷贝别人的歌曲,没有自己的歌,当然,这同专业的歌手还是有区别的,尽管模仿的真假难辨,唱出的音准也是专业级的,表达的意境也不错,但标签是农民,所以,即便是在娱乐节目中谦卑地求某著名歌唱家收徒,人家根本就不给你机会,还讥讽他的成功有辱行业,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真的是飘然于云端,做徒弟断然是不被接受的。我翻了翻那位歌唱家的履历,原来也不过是唱了音乐界竞争不那么激烈年代的几首歌曲而已,现在听起来也许只有年纪同他差不多人能理解或接受的作品。我想想那个画面,真的想替朱之文先生鸣不平,也哀其不幸,即便是美德的谦卑,怎么就要讨好这样的艺术大咖?大家喜欢你的歌,你唱就是了,不必要借位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人气,也许这样的举动是毁了别人罢?不然那些在中国赚钱,到国外花,长居国外而偶尔回国利用别人对你的仰慕赚钱还要表现得多么爱国的人设不会被揪出来。唱个歌而已,娱乐工作者,谋生的手段,何谈高低贵贱?是你的出生决定了你的地位。

再说一个画面,就是始于几年前大家束手无策的新冠肺炎治疗民医(称之为民医主要是没有被官方认可)李医生,偶尔的机会找到了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治好了包括当地有些影响力的官员及许多病人,名噪一时,鉴于实际效果,专业尚无破解新冠病毒的良药,江湖上去找他看病的门庭若市,碍于可能忤逆民意,弄得政府特例发给了他行医的执照,基于法律法规的保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他在当地行医。据说当初他拿着自己的治疗方案及临床资料去寻找过某知名女性院士,想推广并提出研究的方法,但这么一个草根,连像样的论文在知名中西医杂志上都没有的人,怎么能引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研究课题呢?可想而知,到目前为止,对于李医生的治疗方案,官方的评估都没有,可能官方组织评估的提议都不会有吧?可能是小道消息传到了美国时任总统川普先生的信息里,有报道川普先生在美国国务院曾经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去解决美国严重的传染病泛滥,只是鉴于中国知识产权的缘故没有被采纳,这是谣传,我们不知真假,但民众是不会知道结论的真相的,至少未见报道。我们只能叹李医生没有找到门路啊?不够低调,不够圆滑,你怎么能入大师的圈子,雕虫小技就想傲然高层,活该你只能孤芳自赏吧,活该你的疗法只能赚点小钱,人家大师寻着中医的理论,熬制点中草药汤药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成为国家决策机构的座上宾,成为亿万人敬仰的国师。

画面三是前几年某知名房地产大佬的二婚小娇妻(三线明星)在游历爱尔兰某庄园时微博上展示自己享受英国贵族服务的情景,那种媚态,几近阿谀奉承之能事,我不知道绅士的内容是怎么表达的,是基于穿着,基于机械的动作,基于基本的礼仪?那种表象的肤浅,只能让我感觉到她展示的是自己优越于常人的生活,使得有些不自然的东西跃然纸上,显示了自己过往和浅薄,至少在我看来,我所理解的贵族精神可能是那种英国皇家贵族敢于担当,不依附于贵族的出生而象平民那样去经营生活,敢于在国家危难的时刻表现出无谓的牺牲精神,敢于为自己的臣民带头付出生命,敢于在弱者面前表现出忍让与同情心。当然,我无意去评判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只是表达自己的理解,仅此而已。

本来还有很多画面可以再现,但我不想蓄怨寡恩地抨击自认为不平的东西,只是《罗刹海市》让我想到了一些现象而已,而且很多是不能表述的,否则有被人指想多了嫌疑的诘问。

最近看了一本钱理群先生编纂的《说东道西》,其中收录有一篇储安平先生的《中国人与英国人(节选)》,书中说到:我们的社会也是蓬蓬勃勃的,但一究实际,只是一股空气。

鹦鹉学舌地以此结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