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听写笔记|大J启蒙课16:观察力

观察力是第一学习力。是思维的加速器。是生活的接收器。

情景: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老实因为粗心而丢分数。粗心大意,把数字看错,把字母看错等。其实是会做的。

家长盯着孩子说你要仔细一点,这件事就这么过了。下次依然再犯。

本质问题是,孩子观察力不够。

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动力起源于感兴趣、发现。而发现来源于观察到“新东西”。观察力是孩子们开始全力学习的基础。

“我把温水浇到你头上了,你感觉到了吗” 触觉

“你要不要问一下花朵,(示范一下)哇~好香”~等等。

4岁的时候提醒孩子动用自己的五感工具。(4岁的时候很多家庭已经开始忽略这么做了。可能一岁的时候还会经常说给孩子听什么的,到4岁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习以为常就不在提醒了。)


感官游戏。刺激五感。


帮助孩子利用好工具


1】从不会看到会看

小月龄宝宝一开始是不会观察的 ,他们的注意力是散的。所以要练习追视你的手指。

2】从会看到会有条理的看

“你看雪人身上有什么?”→“我们从上到下看一下,雪人身上有什么?” 告诉孩子如何有条理的看。不是随便看。

还有从外到里:比如车子外面是什么样子。打开车门,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司机做哪里……

3】从条理的看到抓大放小的看

学会有条理的看,再学抓大放小的看。

“你第一眼看雪人的时候看见什么了?”“彩色的帽子、彩色的围巾”先看见最主要的特征。

这样能引导孩子观察到画面是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

观察的技巧是在合理的情境中叠加交替和灵活的运用。家长在生活中多次使用,给孩子展示更多的技巧,孩子以后能自己运用的技巧就越多。


3~4岁的观察任务,画下来

小D的幼儿园,大一点的班级会有上下午各一小时的outing。每天去各个地方——公园、游乐园、菜市场、街道。老师会问,看看我的身边有什么?要求画出活的和不活的。

每天睡前去看月亮,把月亮画出来。

观察能力不是孩子会写字了要写作文了才开始培养。而是从小就可以开始了,不会写字可以画画。

布置观察任务

活的不活的。各个场合。种子:黄豆放在水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在公园里发现了什么 画下来。培养孩子更敏锐的眼睛。

不是让孩子看一下就完了,要让孩子画一下植物的情况。就算不画,也要描述出来,你今天看见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孩子一脸懵逼,是不是可以先家长自己养一个完整的成长周期,过程拍下来,给孩子看图片,然后问他看见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再给他一个种子安排他自己种?)

提问不是为了考孩子。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提问,是要求父母自己对生活抱有观察,自然而然和孩子进行交流,邀请孩子一起观察。而不是抱着“考考你”的心态,这样与交流与初衷背道而驰,孩子会拒绝和你交流还会抵触。

如果孩子有喜欢的主题。可以从主题开始进行观察,比如小D很喜欢车,就会在外面观察路上的车,自己家里买的玩具车也会有观察提问。

孩子喜欢熟悉的东西胜过不熟悉的东西。所以观察身边的人比观察图片或者书上的东西或者认知卡什么的有意思。因此,比起让孩子观察书啊 卡片啊 什么的,还不如让孩子观察他周围 人和动物。比如家里的亲人,幼儿园的同学什么的。

最后,动起来的东西比静态的东西更有趣。

观察力→ 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 →多带孩子出去。买很多的绘本回家讲、去早教中心。但是社会体验和自然体验是很稀少的——风吹过脸的感觉是什么?

(延伸:雨中的公园是什么样的?树叶从头顶刷刷的掉下来是什么体验?喂猫喂狗喂羊喂兔子……)

游戏。看到了什么?说出来,每个人轮流说,但是重复就输了。

link(贝贝生活日记——一起念“好多好多好多颜色哦~我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说一个颜色:“蓝色!”。然后大家把有什么是蓝色的都找出来)

小D每天都和妈妈一起去散布一小时。起床第一件事去窗口看一下今天是什么天气?不要孩子看一下,父母就说,今天晴天。今天下雨。要让孩子理解天气带来不同的感光体验

要这样说:你看,今天天空是蓝色的,阳光照进来很暖和,今天是晴天。(条理性语句,定义晴天,引入视觉、触觉)

有心的话:打印一个表格,让孩子每天记录下来——画太阳,画云朵。画雨点。


选孩子认识的人的照片,只给孩子看局部。让孩子猜这是谁?

还可以归类:谁的头发是黄色的?谁的眼睛是蓝色的?

这个游戏能引导孩子对别人观察更仔细。而且游戏里结果不重要,你怎么引导孩子表述,以及你们怎么展示思考过程才是重要的。

比如以下对话:

“这是谁?”——“是爸爸。”

“你怎么知道是爸爸的呀?什么特征让你觉得是爸爸的呢?我们拿着照片一起去比较一下看是不是爸爸好吗?——喔喔,是一样的,这张照片是爸爸”

这个对话的重点: 反思对不对,我的观察逻辑是什么?我怎么验证我的观察思路是否正确?


什么不见了:锻炼记忆力和观察力——只有观察到了才能记住。



答疑




当孩子正在情绪上时,你这么问他,他会觉得你要教育我,你想将我一军。他就不会配合。

希望他感知他人情绪,先从开心的情绪入手。 只共情开心的。快乐的,温暖的感受。然后再慢慢引入负面情绪,由负面情绪由己及人。


父母的惯性链接自己要打破。自己去突破了,就能建立新连接。

比如孩子睡了你会在沙发刷手机?那就把手机放厨房。你去沙发的时候没看见手机,习惯性刷手机的概率会降低一点。

或者你规定在家手机不能开机。或者必须锁在保险柜里。 没有这个触发物,你就有更高概率打破旧链接。

强化新连接——固定时间固定流程固定内容。时间长了新连接就会形成。不知不觉就会自动去做,大脑状态和精神状态就会进入相应的情景,不需要你用意志力和自我对抗反复角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142评论 2 14
  • 初春的雪很是有意思,不留恋世间的温度,只在乎肆虐席卷下的疯狂,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化作滴滴雪融泪,不知疲倦的往下...
    一纸荒言阅读 1,183评论 0 1
  • 2017年1月23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没错,我的小弟弟出生了。第一次做姐姐,当然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激动、兴...
    张楚晴阅读 2,870评论 0 3
  • 这世间哪有什么对错,不过是站的角度不同 文:迟小钝 幼儿园门口那条街道换了新协警,整个社区都不和谐了。 每天早晚的...
    税颖阅读 5,202评论 0 2
  • 自古英雄多磨难 如今小彪陷“志”渊 而今百事从头跃 磨难炼就真自我 命里有时不珍惜 直到无时赚叹息 历经磨难炼就真...
    在路上走着看天空阅读 1,7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