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次的讲。
上次说到了心理学研究的四个方面:科学、行为、个体与心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智,它直接反映了我们行为背后的秘密。
到这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这就要涉及到心理学的目标了。心理学就是为了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行为进行准确的观察,这种观察通常成为他们的数据,即行为数据并通过一个给定的分析水平,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行为的方法。给定的水平不同,做出的描述就会不同。在描述的不同水平之上,也提出了不同问题,水平可以很宽泛,从研究大的如暴力、偏见的根源,到研究的如对交通灯的反应速度,阅读中的眨眼和眼动。每个水平上的分析都有所需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才能完整的呈现心理学家想要的完整因素。不论分析水平高低如何、分析的焦点如何,心理学家中实在尝试客观的描述行为。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可观察的信息,而解释却需要有意识的超越可观察的对象。解释更像是一种猜测,不一定准确,但一定合理。在心理学的很多领域,其中心模式就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规律模式。他们希望知道行为是怎样运作的,如你为什么会害羞?或者一个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失眠?心理学家尝试用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一种行为,为了检验这些解释,心理学家要进行创造性的过程——检查收集到的不同种类的数据。这其中也需要很大的想象力,能将未知的事物和已知的联系起来。对一个现象的解释可能有很多,但心理学家都试图找到一种最精确的解释。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解释当然是为了预测。预测更多的是一种可能性,,精确的解释往往能带来精确的预测。当然,预测必须如观察一样客观,即当预测和结果不符合时,要果断的拒绝。预测往往通过实验的形式进行,其中也涉及到了观察等,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多个方面。
控制发生的事情 预测准确,才能有效的控制。控制意味着支配行为的发生与否,发生的频率、时间、强度等,如果一个解释能设定有关条件控制行为,那么这个解释往往是有效的。控制行为的能里很重要,它能在很多场景发挥作用。例如如何治疗精神病、如何戒烟、如何健康有规律的运动、如何保持与父母保持紧密的联系。控制事情的发生更多的是解决我们生活钟方方面面的问题。
继续坚持,每天两分钟,带你了解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