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几个概念
流量:即用户访问量。
流量分发:即互联网产品收集到足够多的流量,然后将这些流量导入给特定的地方。
流量红利:通过流量分发实现盈利。
流量,我要你有何用?
流量,是体现一个APP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通常我们会监测应用的pv、uv等数据,并跟进、分析和调整优化。
随着流量的增长,可以帮助自身的应用创造更多的流量渠道,打造自身的分发机制,并最后实现流量转化,达到盈利的效果,即红利。
流量与获客成本
产品+运营=流量。要求了解自身应用业务的流量所在,体现产品的核心功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寻找或创造自身的流量渠道;在运营的帮助下,实现应用的用户增长,提高自身应用流量才是减低获客成本的最好方法,为什么?
多数的主流的流量都在一些主流的流量渠道商手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流量,都体现出了一个知名的效应,那就是马太效应:有流量的地方,流量会越来越多;没流量的地方,流量会越来越少。所以,不管是传统行业、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渠道都是很重要的,甚至可谓“得渠道者,得天下”。问题是,一旦形成了主流的流量渠道商,跟传统行业渠道商一样,从渠道商手里获取客户的成本就很大,因为这会形成一种流量的卖家市场,你不买总有其他人会愿意买的。目前生态下APP分发推广成本较高,就是说在目前主流APP分发渠道下,APP分发推广的流量成本太高。
流量的分发机制
找准自身产品的流量分发机制和路径,如展现 → 点击 → 浏览 → 转化。分发机制和路径可以根据不同应用或不同功能制定。以今日头条为例:
1.今日头条广告位置:应用启动全屏广告、信息流大图广告、信息流小图广告。
2.今日头条的两种广告形式:“信息流广告”和“详情页广告”。 (1)信息流广告:信息流广告和新闻资讯长得一模一样,当用户习惯性阅读新闻标题时,你的slogan或活动信息就会自然地融入其中,被用户接受。在推荐信息流中,所有涉及图片的新闻都以小图呈现,是今日头条的一种原生广告产品;大图模式可以让用户在一整屏信息中率先看到你。 (2)详情页广告:在资讯详情页中出现的广告,位于资讯全文结尾的下方。广告展现形式有三种:一句简单文字介绍;或一张小图+一个标题+一句简单的介绍,或放置一张图片banner。通过点击这些图示,可直接跳转至广告页面。
3.今日头条依据个性化推荐机制精准的将广告分发给用户,就如我们都知道的移动端的屏幕很小,没有足够的内容展示空间,没办法像PC端那样提供足够的广告位,这是很多平台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惑,尤其对新闻资讯客户端这样的内容平台来说。这让很多资讯类平台空有大量的用户和流量,但效率却很低,而今日头条依据个性化推荐将信息更加精准的推荐给用户,在用户可感知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采用信息流模式,使用户只要刷新就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产生,这就解决了内容展示空间不足和广告位有限的问题。
流量的合作方式
1、友情链接
2、广告互换
3、内容转载
对方转载我们授权的原创内容,并在内容页面注明内容来自我方网站,同时还要加上我方网站的超级链接。
以广告为例的几种商业模式
CPM: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移动广告平台的惯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移动广告平台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比如说一个内置广告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至于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手机应用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取固定费率。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
CPC: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人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广告成了白忙活。有很多手机应用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据说,是因为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这样干过。
CPA: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行为来计费(该行为由双方协定),而不限广告投放量。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价方式要大得多。
CPS:是网络广告的一种,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按照广告点击之后产生的实际销售笔数付给广告站点销售提成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