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亲子共度一年多了,越来越觉得儿子对于书的感觉越来越好,也越发觉得阅读真的如同中药一样是慢慢渗透的,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一定会有质的输出。尤其是最近,儿子的竟然会自己从他的书架上选择他喜欢的书让我读了。最近特别偏爱的两本书就是美国绘画大师艾瑞.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和《爸爸,我要月亮》。艾瑞.卡尔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绘本大师, 除了这两本以外,像《小蓝和小黑》《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都是出自他之手。他的作品基本都是色彩缤纷的拼贴画风格的图画书。大师的作品就是大师,连小孩都会欣赏,为了能够和儿子更加深入的共读,我对这两本书做了深入的了解,并做了一些共读的准备工作。先说说《好饿的毛毛虫》
《好饿的毛毛虫》
准备工作:毛毛虫模型(某宝淘) 树叶 彩笔 苹果 梨 贴纸蝴蝶
这本书并不是糖豆第一次接触,在他六七个月的时候我给他读过,那个时候他只会翻翻,然后我读过给他听,后来发现他对这本书的兴趣不大,对于《我爸爸》似乎更有兴趣一些,因此我也没有强迫。最近再把这本书拿出来,他竟然会自顾得从头看到尾了。顺势我问:妈妈给你讲讲吗?他非常痛快的把书给我。然后我就开始各种演绎,我也会问他,毛毛虫在哪里呢?他就很大声并用手指着“啊啊,”(大概是告诉我我找到了吧)。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为了去追随这本书得到宝宝喜欢的原因,我再次找到之前看过彭懿老师在《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对这本书的解读,重新看了一遍。她说这是一本充满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它的诗意在于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清辉四射的月亮、炽热似火的太阳.......作者如同一个诗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礼赞。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更让人感觉的美丽,生命的不可思议呢?它的创意,是因为他在本书中不仅采取了拼贴的手法作画,还将其中的四页(如果反面也算进来,应该是八页了)分别裁剪成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以及五分之四长,以梯次编队,具体地说来,就是五分之一长那一页是一个苹果,接下来就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就是一整页五个橘子!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从正面看还没什么,可翻过来一看,哈,一只不停叫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洞里爬出来!毛毛虫就这样透过书页上的小圆洞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
不过说这本家喻户晓的《好饿的毛毛虫》,总让人想起一个著名的错误就是:书里的蝴蝶不是出自蛹,而是茧。对此艾瑞.卡尔解释说:他请教过昆虫专家了,确实大多数情况蝴蝶出自蛹,但不是全部,有一种非常稀有的帕纳塞斯绢碟,就是出自茧中。(真的涨知识啦!)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他说:我还有一个我的不科学的解释,我的蝴蝶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样,毛毛虫不吃棒棒糖和冰激凌,你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我的毛毛虫。
艾瑞.卡尔的作品总是很好认,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因为他的颜色无与伦比,常常美丽的让人窒息。所以,在读他的作品是我都是拿出来一起给宝宝演绎(像爸爸,我要月亮)。他的作品并不是直接在纸上画出来的,而是用一种拼贴的手法制作出来(目前我还没有尝试,等宝宝再大一些尝试做一做)。不过,说到这里我也明白为什么第一次打开《好饿的毛毛虫》里面有一种白纸的原因了,是让我们用拼贴法制作毛毛虫。
做了深入了解之后,我就是开始用准备的道具开始给宝宝演绎这本绘本。
讲到毛毛虫吃苹果,我会把苹果给宝宝准备好,不过每次不是毛毛吃了苹果,而是听毛毛虫故事的小家伙吃了一半。
我用简单的彩笔绘制了那条吃饱了巨大无比的毛毛虫。然后再读到毛毛虫哪里,他会拿起来说“毛..虫”。
现在晚上睡觉前,《好饿的毛毛虫》和《爸爸,我要月亮》宝宝总会自己找来,吃着苹果让我给演绎这两本书。
对于这种大师作品,孩子比我们会欣赏,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他一起去天马星空的演绎这些作品就够了。真的没有孩子是天生不喜欢阅读,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足够多的方式去引导他,陪伴他。书香的背后,是需要足够多的阅读时光的沉淀,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感受文字之美,阅读之美。阅读真的是一个需要坚持且长期的事情,也是一个短期内难见效果的事情。书读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遗忘。但是我还是会坚持让娃阅读。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有限,唯有阅读才可以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