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僻径”一个美丽的陷阱#心理#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向往着一个美好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我们深处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我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最好打开窗户还可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每天最好的生活就是一壶茶一本书,没有社会上那些世俗的社交,没有那些无聊的工作,在这里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就是一种“心灵僻径”,所谓心灵僻径,就是追求一种纯心灵的东西,排斥世俗中的一切,厌恶世俗的社交,排斥各种生理的欲望。

由于追求这种纯心灵的东西,很容易让人产生迷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把读书奉为最高原则,忽视了人际交往和身体需求,读书,一方面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另外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把仅有的自由时间全部奉献给读书,内心才会产生点安全感。在以高考的应试教育之下更为尤甚,父母总是暗示我们读书胜于一切,读书要比娱乐的级别高,在这种暗示之下,我们很容易走进心灵僻径这个美丽的陷阱。他们说在书的世界里你并不孤单,你并不需要那些世俗的社交,慢慢的你把自己宅在家里,越来越不想出门,其实你很孤独,不但孤单还很脆弱。

心理学家在“自我决定理论”中,提出了人类的三种需求: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权。缺少哪一种都会破坏我们的心理健康。

其中关联感是与他人爱与被爱关系的渴望,追求心灵僻径,忽略了人际关系就像离开水的植物,慢慢的就会枯萎凋零。将自己变成脱离社会不食人间烟火的局外人是很危险的。

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three passion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have governed my life:the lo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我的一生被三种简单却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所控制: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难以抑制的同情)。

关系就是就是存在的意义,人一定要活在关系中,就像植物不能离开水一样。

过去是认识现在的一把钥匙。

童年时,我们与父母构建的关系模式,会内化到心中,成为内在关系模式,即性格。长大后这种内在关系模式展现到外部世界,构成了我们外在的关系模式,即命运。

从这里看去,关系不单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而且还是我们的命运。


参考:武志红、《成功、动机与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还记得当年火遍电视广告,请明星代言的RIO鸡尾酒么?对于第一次尝试预调鸡尾酒的人来说自然选择名声最大,实话说来,调...
    可爱的派大星星阅读 559评论 0 0
  • 为了不让我自己在微博上发出一些状态,我把微博卸了,现在好了,想说什么就在这说吧,老感觉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吐槽我自...
    流萤有梦想阅读 193评论 0 0
  • 1.红砖博物馆 2.民航博物馆 3.蓬蒿剧场咖啡厅 4. 木屋书苑 技巧: 1.液化,大,扩大工具,以中心,点大。...
    AbelSu阅读 277评论 0 0
  • 清晨,秋风袅袅!遥远的天际边,太阳刚刚爬出地平线,金色的阳光流水般溢满大地,随着第一缕阳光的照耀,万物开始苏醒了。...
    floatmy阅读 35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