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陆之行(三)】
第三日,我们迎着金泽市澄澈漂亮的清晨景色,于七点二十从酒店退房。赶最早班火车,我们乘坐特急JR在八点就到达了加贺市的温泉乡!
加贺市位于石川县南部,下车后的我们就意识到,我们又来到了车很少的小山村。加贺温泉站是一个简陋的小平房,唯一的亮点在于拿柯南的形象作为指引,勉强让人眼前一亮。加贺温泉乡被开发成了旅游村样式,全程有两条环游巴士线路,分别叫“山之线”和“海之线”。由于当天晚上要回京都,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挑选“山之线”的重要景点进行参观。这里既是温泉乡,又是手工艺村,感觉和日本新年时去的九州别府差不多。于是,我们十分谨慎地首先在车站,给车隔超级长的电车和汽车的时刻表拍照片储存在手机里。
路痴如我,站在路边看着Adele同时拿着好几份地图狂翻,终于找到了位于空旷车站广场大楼阴影下角落里距离电车站步行五分钟可达的巴士站点,顺利坐上了八点五十的周游巴士。车上除了我俩没别人,路上也看不到行人。我非常怀疑这个地方把自己整个城市都开发了之后,到底有没有赚到钱……
我们在车上又仔细看了下各个景点,发现一路上各种科技馆和展览馆占了大多数。而且光看这些馆的名字,我们就觉得馆里的内容小学生会更感兴趣一些。所以,我们把第一站定在了鲁山人旧居。
位于加贺的这处鲁山人故居,距离不远处就是一座神社,石头的鸟居底端长满了青苔,提前给冬末春初的季节增添了新绿的生机。神社前的奉灯也是石头做的,当地人十分细心地给奉灯上罩上了和雪天赶路人出门带的斗笠一样质地的“小帽子”,这可能是除雪乡之外的地方,都见不到的街景吧。
故居整体为典型的日式庭院回廊构造,庭园中有一口小井,上面是用竹筒做的汲水口。这处房屋建筑与周围自然的融合非常自然,十分雅致。加贺整座城都静悄悄的,故居处也是无旁人打扰,我们细致地参观了小到只能跪下一个人的茶室,之后还免费品尝了香茶和一种叫地线香的茶点。米黄色的地板上放着米白色的麻线坐垫,我们席地而坐,面对着满园郁郁葱葱的草绿,阳光透过树杈照到玻璃窗上,又洒到手上端着的茶碗里,柔和而温暖。脚踏着竹席,细听鸟鸣,心归自然。
来这里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房子主人的大名。故居中有一间屋子,专门介绍他的生平。北大路鲁山人出生于京都,一生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是一位艺术家。他精通篆刻、绘画、陶艺、书法、漆艺、烹调,而且还是位美食家。1883年出生的他,25岁时曾到中国北方学习书法和篆刻,38岁时,又开始对建筑的棚顶和隔扇绘画进行设计。72岁时,曾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级人物,被授予“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称号,他却不接受。实为经历丰富,有滋有味的一生。
我至今都记得的他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美食家的他说:“食器是日本料理的和服。”总感觉这句话颇有文学色彩,自然又贴切,所以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意识到,文学和艺术可能本来就是不分家的吧!
拿着旅游指南手册看好时间,在差不多车来了的时候出门,到达下一站,参观九谷烧窑。
九谷烧是一种陶瓷,烧窑的院子,整体结构有点类似老北京四合院。让我颇为惊讶的是,院内平房炕上坐着或专心铸陶、或休息间歇细声聊天的制陶师傅们,看着挺年轻的,都是大学生模样。
同样,感觉这地方一天也没几个游客来,这些潜心烧陶的年轻人们完全把我们当空气。我们好奇地看他们工作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匠人们目不斜视,既不打招呼,也不做讲解,坐在类似东北农村的大土炕的地方,该干什么干什么。在这里,我们遇到一对中年日本人夫妇,两人一边对年轻人们制陶的动作进行猜测,一边指指点点。但同样,匠人们还是该打磨陶器的就继续打磨,互相聊天的则专注于开心聊天。
我们还在专门烧瓷器的窑里,看到了烧制陶器的炉子和巨大的窑坑。
走过这两间屋子,最后一个房间里有陶器烧制的不同阶段展示。有些典型作品为了便于游客观赏烧制的花纹,还特意在前面加了放大镜。这里可以体验制作陶器,但如果想要烧制的话,需要的时间久比较长。如果想买纪念品,这里还有贩卖陶器的纪念品商店。
离开九谷烧窑,坐车在城里一走一过时,看到了几个当地的大型浴场。其实加贺最有名的是温泉,但我们实在是没时间泡温泉。
最后,我们来到了最期待的加贺传统工艺村。这地方足够偏僻,体验各种手工制作价格高低不等,但是这个特意开发出来的“人造工艺村”占地面积非常大,全村都是各种日式工艺体验,单是逛一圈就要走上好久。而且这里可以体验手工制作的种类非常全面,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如果带小朋友来玩,就更要强烈推荐了。我们在参观时发现,加贺传统工艺村里就有宾馆,要是有时间,住一晚,在温泉乡里休闲两日游刚刚好。
首先,我们尝试绘制了“莳绘”,也就是中国常说的“描金画”。“莳绘”是一种漆器工艺技法,诞生于奈良时代。把金银屑加入漆液中混合,用毛笔蘸着画画,晾干之后就能显示出金银色泽,看上去极尽华贵。不过,在古代,“莳绘”的原料就是要下血本的,盛产金箔的石川县占了天时地利,但是这种工艺制品的拥有着,恐怕还是贵族为主吧。
之后,在手工艺村里转悠时,还看到了制作风铃、八音盒、吹玻璃等等工艺体验。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即便是在这个加贺小村庄里,店家与我们搭话时竟然提到,中国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大批涌入日本,我们也是惊呆了。
眼看返程时间要到了,抓紧时间体验了一下和纸制作。店家只提供不同颜色的染料、亮片、干的花草树叶、带花纹的彩纸和用来抠图案的模子,具体制作处的和纸样式和花纹还需要自己设计。真是让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急出一身冷汗。从黏糊糊的浆糊缸里拿着木质的特殊网格“捞”和纸定型开始,层层“撒料”加工。一层染料一层胶水,感觉整个制作过程跟做饭似的。虽然匆忙,但还是玩的很开心。店家得知我们要赶车,于是寸步不离地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讲解,让我们玩得尽兴的同时,也能了解和纸的制作过程。和纸最后是需要烘干的,但我们没等到烘干这一步。因为着急赶车,我们留下邮费,拜托老板把我们的“作品”寄回京都后,就离开了。
坐在车里,我们安静地凝视着这座只有店家的空空荡荡的小城。车刚开出站台,我们就看见加贺温泉站附近有一尊非常高大的观音像,相隔很远也能看得很清楚。移目观全景,城市中没有高楼,住户低矮的房屋虽然不是用茅草和特殊技法制成的合掌式建筑,但是屋顶的倾斜度都很大,果然还是中部山里这边常常下雪而且雪大的缘故。虽然已经二月份了,但城里依然常能看到建筑上贴有“小心落雪”的警示标语。在中部地方,千万不要在房檐下站着,否则一阵风,真的有可能被纷纷落下的大雪片子和大雪块子砸中……
我们从加贺赶回金泽,来到素来有“小京都祇园花见小路”之称的东山茶屋街。金泽本就有“小京都”的美称,虽然日本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有几十个被拿来与京都媲美,并自称“小京都”的地方,但金泽是公认的最得京都风雅“真传”的“小京都”。
金泽是旧时日本北陆地区集商贸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东山茶屋街是金泽保留得最完好的旧时街道,原来供人吃喝玩乐,现在保持旧日街景风貌供人参观。我们从京都来,一见便知,金泽是日本艺术和传统工艺的古都,茶屋街这里确实很有花见小路的风范。甚至当我们走出一长趟鳞次栉比的茶屋轩宇街道,来到大路等车时,转头去望夕阳,刚好发现车站前方有条河,而河面桥上的景色,除了没有摩肩擦踵的游人与行人,另外未见穿和服的人,其他景色可以说与鸭川上祇园四条的十字路口光景像是复制粘贴那般相似了。
这次北陆之行,至此已近尾声。虽然没有着重介绍金泽美食,但其实金泽的海鲜很有名,而作为海鲜料理捕获地,金泽市内则非近江町市场莫属。近江町市场被称为“金泽人的后厨房”,里面贩售各种生鲜水产,据说许多摊位上提供餐具和调料,买了海鲜可以直接在摊位前生吃,有的店家也提供加工料理服务。
另外,金泽的金箔冰激凌也是不能绕过的特色甜点。虽然赶时间,我们还是在茶屋街最外头挑了一家排队人稍微少一些的店铺,吃到了金箔冰激凌!其实,我们进的这家店,主要贩卖可食用金箔和乌鸡蛋……这家店很会做生意,主业卖金箔和乌鸡蛋,副业卖乌鸡蛋金箔冰激凌,无意之间就与其他专卖金箔冰激凌的店铺做出区分度。乌鸡蛋冰激凌口感十分浓郁绵密,洒满亮晶晶的可食用金箔,外观十分吸引眼球。我们都觉得这份甜点可以评价为颜值和味道都在线,不仅时尚满分,而且美味十足。只是我们吃冰激凌的这家,金箔是打碎成细条或小块状撒在冰激凌上的,其实最酷的金箔冰激凌,是直接贴上手掌那么大的一整块食用金箔,拿着就觉得眼前金灿灿到晃眼。我们第一天在兼六园门前见到过这样的冰激凌,但由于当时我和Adele实在是感觉太冷了,一直在室外逛,鼻子都被冻红了,谁也吃不下去就没买。而且,我觉得贴有一整块金箔的那种冰激凌应该会更容易吃,因为我手里举着的这种,吃的时候稍微离近一点而,一喘气金箔就都飞了。要不就是吃的时候,小块的金箔被吸进喉咙,被呛得直咳嗽。话说,以前吃蛋糕的时候会被撒在表面的可可粉呛到,现在吃冰激凌会被金箔呛到,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了……
金泽这地方真挺冷的。站在公交车站,举着金箔冰激凌的我和Adele有一种哈尔滨大爷穿棉袄戴羊皮帽子,站在中央大街上吃马迭尔冰棍的既视感。不过,今天正好是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五,吃着金箔冰激凌迎财神,也算很应景了。
金泽市内的公交车并没有按照时刻表到来,我们等了将近半个小时,中途想过打车,但还是耐着性子等到了去往金泽站的车。今天金泽街头的人意外地多,而公交车能晚这么久,在日本实属罕见。
我们在金泽站买了北陆纪念新干线开业的铁路便当。最豪华的全海鲜便当已经售罄,于是买了全是生螃蟹肉的便当。日本的便当卖相都很好,这份便当售价4500日元,可以说是非常豪华了,但是我吃到最后有点难受,生冷食物果然还是不要吃太多比较好。日本的“车站便当”很有名,主要是为着急赶车没来得及置办饭食的人准备的。这就好比中国的盒饭、西方站台上的汉堡、热狗、三明治。但日本偏偏将这种“车站便当”做出了特色。日本各地车站以当地盛产之物作为原材料,让“车站便当”不仅有填饱肚子的功能,还在食品盒的外观、内容物的造型和调味方面下了十足的功夫,有些地方的“车站便当”甚至成为了当地的特产。不过我觉得,“车站便当”能在日本各地流行起来的原因,还是和日本人习惯吃生冷食品的饮食习惯有关。中国人爱吃热饭热菜,车站里做的再好吃,带上车也不热乎了,恐怕难以畅销。
晚六点,JR准时发车。中途经过福井县,这座城市沿日本海,农业和渔业发达,是一座旅游景点甚少的安静小城。谈到历史文化的话,日本佛教的曹洞宗在此发源。我在走马观花之中,注意到铁路沿线贴有动漫《花牌情缘》的巨幅海报剧照。这才突然想起,动漫中的意味男主角绵谷新,是福井出身。作为日本小仓百人一首歌牌竞技的高手,转学到东京后也很引人注目。想起动漫里绵谷新一口浓重的方言,顿感记忆犹新,脑海中登时对福井有了感性的认识。
到达京都,我和Adele在京都站分别了。为期三天的北陆之行一天起得比一天早。结果,累得已经真不开眼睛的我,将208看成了206,坐错了公交车。等我反应过来线路不对的时候,公交车正看到灯火通明的市中心繁华街祇园四条。寒风中无心转车,下车后直接背着大包沿着笔直的东大路通走回了家。
回到京都后的第三天,我收到了从加贺寄来的快递,里面是我做的和纸明信片。看起来就凸凹不平的自制和纸,果然不适合往上写东西。可能是我往上浇胶水的时候太用力了,用力过猛导致本来应该平滑地固定在表面的胶水,把下面棉絮似的和纸原料都给冲得飞起来了。刚把和纸拿出来的时候,看到那样子,我还以为这六张明信片在路上受潮,长毛了呢……
二月份已经过了一半了。东大路通两侧银杏树上的果子早就掉得差不多了,很快不用再忍受走在街边就能闻到的挥之不去臭味了,谢天谢地!百万遍邮局旁的橘子树叶子也愈发变得绿油油,而且已经结满金灿灿的橘子了!
从北陆地区回到京都的最大感受就是——暖和啊!和地处山间的金泽相比,坐落在盆地中的京都真不算冷。虽然作为一个习惯了暖气的东北人,冬日刚至时,将会馆房间的空调开到30度还冻得哆哆嗦嗦受不了,但这次有了对比后,立刻对京都“温暖”的冬天满意起来。
上一篇:二月梅见·北陆之行(白川乡)